欢迎访问PG电子麻将胡了平台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正是读书好时光

来源:校报编辑部发布时间:2014-06-12 字体:

□学生记者 梅凯杰 刘雅文 冉浩燃 龚玉洁 张妍阳 赖艳芳 韩婧迪


    编者按:“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这是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正是大学好时光,何不携一缕春风,细细品味书中精华。


看:图书馆二三事


    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我校图书馆也迎来了第九届读者服务宣传月。为加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帮助读者多层面地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及服务,馆内增添了新的设施,同时举办了一系列读书活动。

                             
新活动·新设备


    
    第九届图书馆读者服务宣传月的主题为“开卷有益·阅读助飞梦想”。图书馆举办了多项与阅读推广有关的精彩活动,如名师讲坛、大学生讲坛、“我心目中的图书馆”征文、“印象中的图书馆”摄影大赛、“影像中的图书馆”佳片有约、TEDxZUEL演讲、微博微信粉丝招募、移动图书馆推广、多种数据库讲座等。

 

  “这个超级棒!”面对图书馆二楼大厅内新置的两台“博看触摸屏读报刊一体机”,一名女生由衷感叹道。除新设备的使用之外,图书馆和图管会推出的“馆员推荐图书”和“好书荐阅”受到了极大的好评。围绕不同的主题,一些平时不易找到的好书将被展示在二楼大厅,同时大厅显示屏也常规滚动播放新书荐阅信息。在图书馆的主页上,有校内学者针对不同专业的荐书、历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者及获奖作品推荐以及读者借阅量最大的文献等的统计资料供读者参考。


                                 旧事重提


    
    在了解我校大学生目前的读书现状而开展的一份调查问卷中,共收到了160份答卷。其中有83.75%的学生表示不知道“世界读书日”是哪一天,62.5%的学生喜欢阅读,每天的阅读时间在一小时以下。阻碍大学生阅读的主要原因有:课程紧作业多导致没有太多空闲时间、可供选择的娱乐活动多样化而读书不是最爱的选择、读书氛围没有以前浓厚。


  
    有句话说,当一所大学的图书馆里看书的人多于自习的人时,这所大学才算成功。

 

    对于令不少读者头疼的自习或者复习占座的情况,一名馆员强调说:“图书馆不可能强制学生不来自习。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中心,读者愿意利用这样好的环境学习是值得高兴的事。当然可以看自己的书,也可以看图书馆的书。”刑事司法学院大二的周同学表示,自己去图书馆主要就是自习,平均每次持续两三个小时。她有时也会在图书馆借与专业课有关的书和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语言类的书,对此她说:“看自己感兴趣的,既扩充了知识面,又丰富了课余生活,比如法律英语,里面既包含了很多英文的专有词汇,又介绍了国外法学的发展和渊源,觉得对自己的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财税学院的朱同学则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在班上成绩名列前茅的她在考试周以外都是去图书馆看书,而不是自习。“在书中可以看到每个领域前沿的研究和方向,对社会时事的认识程度也有所加深。”偏爱社会科学类期刊的她如是说。

 

  读者对学术名著的兴趣不是很大,也使馆员们有些困扰。他们在分类推荐图书时,商务印书馆的一批汉译世界学术名著译丛,被选走得很慢,可能读者对啃那些费劲的名著心存敬畏吧。“这也是一个大环境的问题,整个社会的浮躁和功利化,考试和考各种各样的证书,让学生静下心来去看那些艰深的名著比较困难。”

 

谈:李纲老师谈读书


    如何去读书?如何去选择阅读书籍?在读书过程中究竟应该收获什么?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李纲老师用他独特的视角回答了大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为同学们传道解惑。


                            自我承诺,寻找交集


    
    阅读和社会实践都是个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更无孰轻孰重之分,我们应根据个人情况有效权衡两者的关系。李纲老师表示,业余时间的分配是由个人意愿来决定的,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合理地统筹规划自己在阅读上的时间,进行查漏补缺,有所弃才有所获。“给自己一个承诺,告诉自己我要在读书的过程中读到一个怎样的程度。”李纲说道,“这本书讨论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解决得是否合理,这是读书的三个必要思考的过程。将你的想法融入到书中,寻找到你和书的一个交集,这就是你的收获,这就是你读书的目的。”


                            读书求缘,知行合一


 
   “挑书就跟找朋友一样,要符合自己特质、需求并且有吸引力的书籍才能使你感兴趣,从而让你坚持阅读下去。”李纲老师幽默地比喻道。他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不存在什么必读的书籍:“孔子没有读过那些所谓‘人生必读的书’,可那并不妨碍孔子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挑书也要看缘分,切忌盲从。学生并不需要太高的阅读素质,但应学会根据自身需要来筛选书籍,将需求作为标杆,找到自己阅读的动力。“知行合一,在不断阅读和收获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选择,寻找更适合自己的书目。”李纲说。

 

                            培养态度,习得能力


 
   读书有泛读和精读之分,不同的阅读方式针对不同的需求。李纲老师建议大学生在专业书籍、教材和部分技能学习的书籍上可以采取精读的方式,真正掌握书中的要领。而对于部分只是为了开阔视野、了解信息的书籍则采用泛读的方式。“这两种读书的方式其实也是阅读能力和态度的体现。此外,权衡书本知识和实践运用也是能力的体现,二者不可或缺。”此外,我们要学会把书读薄和读厚。把书读薄很好理解,而把书读厚,就是在个人实践经历中去体会书中观点。李纲说:“书是一个集合,你也是一个集合,如果两个集合分开,这本书就跟你没有任何关系。真正内化为你的东西的是你和书的交集。你和书及社会的交集越多,你的集合里积淀的东西就越丰富越厚重。”


聊:开学第一本书

 

读书是洗涤心灵的过程


 
   “目前同学们都普遍热衷于社团活动、比赛等,狭隘的成功观让人觉得读书无益,甚至还不如那几张奖状,大学生其实本不该这样功利与浮躁。”CFA1101班的程炎培这样谈道,锐利而中肯的言语表明了她对读书的独特看法。

 

  程炎培转专业前是新闻1101班学生,入校时成为新闻学院第一个到达报名处的新生,并由此获得了学院赠予的“开学第一本书”。这本书由新闻学院胡德才院长在大一迎新晚会时亲自赠予,是新闻系学子的专业书籍——《新闻传播学》,上面写着胡院长的寄语。“当时觉得很突然、很新奇,周围的同学都挺羡慕的。”程炎培回忆道。

 

  作为一名已经大三的学生,程炎培目前更偏向于在空余时间里阅读英语杂志和讲述风土人情的书籍。“我喜欢这类书籍是因为我觉得即使你能力有限不能去很多地方,但你仍可以用眼睛丈量这个世界,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发展曲折史,你只有眼界开阔,才会有不同的体验。”拓宽视野,积累心灵的厚重感,纯粹自然地去享受阅读的过程是程炎培对于读书的追求。

 

  不读书思维会僵化

 

    “我搭乘的火车早上5:00到武汉,得知早报到可以拿到一本书,很开心!”公共事业管理1301班的李俊逸如是说。以蓝色为封面背景的《贫困动态性:理论与实证》是李俊逸在大学里拿到的第一本书。他笑言:“由于书的学术性强,我至今还没有把书看完。”

 

  李俊逸喜欢看书,空闲时,他会静下来走进书中世界。如今他已涉猎了经济学、政治学、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等领域的一些书。这个学期他准备阅读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书,主要涉及时间管理、人际交往、理财等方面。在李俊逸周围有好些爱读书的伙伴,他们有些专门从家里带书到学校。他至今不忘爱读书的高中室友,高中毕业时,他们把行李托运回去,剩下一箱子的书自己拖回家。“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书。什么书都不读,思维会僵化,会变成一个庸人。”他觉得人应该多读书,“老师说过,人就像一个圆圈,学的东西越多,圆圈越大,周长越长,接触到的东西也越多,不懂的东西也就越多。因此,我们要坚持看书学习,从前人那里寻求知识。”

 

附: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经典书籍


1.《追寻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
2.《拖延心理学》简·博克/莱诺拉·袁
3.《梦的解析》弗洛伊德
4.《宽容》房龙
5.《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艾德勒/查尔斯·范多
6.《影响力》罗伯特·B·西奥迪尼
7.《政府论》洛克
8.《人的潜能和价值》马斯洛等
9.《设计心理学》唐纳德·A·诺曼
10.《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
11.《策略思维》迪克西特/奈尔伯夫
12.《无价》威廉·庞德斯通
13.《浅薄》尼古拉斯·卡尔
14.《定位》艾·里斯/杰克·特劳特
15.《麦肯锡方法》埃森M拉塞尔
16.《社会契约论》卢梭
17.《人月神话》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
18.《伦理学》斯宾诺莎
19.《目送》龙应台
20.《欢乐的经济学》戴维·亨德森
21.《一九八四》乔治·奥威尔
22.《雪国》川端康成
23.《自私的基因》里查德·道金斯
24.《Facebook效应》大卫·柯克帕特里克
25.《历史研究》汤因比
26.《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
27.《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28.《长尾理论》克里斯·安德森
29.《理想国》柏拉图
30.《菊花与刀》鲁斯·本尼迪克特
31.《激荡三十年》吴晓波
32.《经济学原理》N.格里高利·曼昆
33.《悲惨世界》雨果
34.《芙蓉镇》古华
35.《平凡的世界》路遥
36.《老人与海》海明威
37.《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古斯塔夫·勒庞
38.《红与黑》司汤达
39.《人间词话》王国维
40.《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41.《惠普之道》戴维·帕卡德
42.《非暴力沟通》马歇尔·卢森堡
43.《人性的弱点》戴尔·卡内基
44.《爱的艺术》弗洛姆
45.《正义论》约翰·罗尔斯
46.《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格
47.《玩偶之家》易卜生
48.《生命是什么》埃尔温·薛定谔
49.《西方的没落》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50.《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本文原载于校报474期4版)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