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PG电子麻将胡了平台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深情寄语 时代心声

来源:经济学院发布时间:2011-04-11 字体:

 

                       ——83届毕业生的母校情怀

 

□  胡 江 滨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人们的思绪往往会随风飘洒,或飘向晴朗的天空,或飘向记忆的深处。

 

    近日,在清理往日的资料时,翻出了我们83届毕业生当年离校前夕的《告别词》,这是写给母校的和母校师生的《告别词》,在1983初夏的毕业告别晚会上由主持人宣读,后又在学校广播台播送。《告别词》充满了青春的活力、青春的豪气,也充满了对母校的眷念、对母校的感恩、对祖国的报效之情,至今读来仍令人热血沸腾。一篇《告别词》,将我们的思绪拉回了28年前,我们当年在母校学习、生活的时光似历历在目。

 

    我们83届毕业生即79级大学生,是在共和国30周年的1979年金秋,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这长江边上、黄鹤楼下的母校——当年的湖北财经学院。79级大学生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的第三批大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一是与前两届77级、78级相比,79级更具年青活力——按当时的政策规定,77级、78级的录取年龄最高在30岁左右,而79级则必须在28岁以下,因而年龄结构更加年青。二是与后两届的80级、81级相比,79级又显得成熟稳重——自80级以后国家规定大学生录取年龄在25岁以下,80级以后的各届中应届高中生占了很大比重,而79级则有不少来自社会和有工作经历的考生,在各方面都显得较有经验。三是79级的入学门槛更高——1979年高考是第一次全国统一命题,难度提高,且在从1977年至1980年四年高考中,1979年的试题难度最大,因而79级的文化成绩更具优势。79级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四年,正逢20世纪70年代末向80年代初的转换,那是一个火热的、沸腾的年代,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初兴,经济建设成就渐显,人民生活已有改善,教育事业展现活力,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当年的大学生堪称富有青春活力的80年代新一辈的佼佼者,而79级大学生又是这其中的承上启下的一个群体,他们唱着《在希望的田野上》、《八十年代新一辈》,活跃在大学校园的各个场所。在当年的湖北财经学院,79级各个专业的学生在读书学习、体育活动、校园文化、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都显现了他们的特色和活力。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离开母校走向社会,在离别前夕,他们写下了充满激情的《告别词》,现载录如下:

 

告 别 词

 

    亲爱的同学们,就要分别了。此时此刻看看一张张熟悉年青的笑脸,无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无论是老同学还是新同学,都是那么亲切那么难以忘怀。昨天我们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明天我们将奔赴祖国的地北天南。告别了,充满青春回忆的大学时代;告别了,度过了青春时光的明亮课堂;告别了,洋溢着青春热情的文艺晚会;告别了,焕发青春活力的运动场;告别了,记载着青春欢笑的学生宿舍;告别了,燃烧着青春火焰的图书馆辉煌的灯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怀着满腔热情,怀着雄心壮志,带着满脑子的美好幻想,我们的年轻的肌体将要奋斗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我们火红的青春将要燃烧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在离别母校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向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向呕心沥血的老师们致敬,是您们以师表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教导我们怎样学习,怎样钻研,您们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在这离别的时刻,我们代表七九级六百多名同学向您们——辛勤的园丁献上一束心花。

 

    让我们向八O、八一、八二级的同学们致意,感谢你们怀着惜别的心情来参加这充满青春友爱和欢乐的告别晚会。咱们都是同辈人,一代青年,曾经一起度过了几番寒暑,几度春秋。今天,我们先走一步,加入祖国建设大军的行列,你们随后就到。在咱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可能愧做大哥哥大姐姐,也许我们曾仗着年大几岁、力大几分欺负你们;也许我们的某些言行某些举止曾给你们留下不愉快的回忆。在这美好的晚上,让我们记住昔日的欢乐,忘记过去不愉快的往事吧。

 

    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依依之情,向七九级的老同学道一声:珍重!四年来,一千六百个日日夜夜,我们同窗共室,朝夕相处,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渡过了青春最美好的时光。多少个白天和夜晚,多少个黄昏和早上,我们静坐在教室,争论在灯下,激战在球场。还记得吧,四年前的那天,共和国三十岁生日的时候,我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这长江边上,蛇山脚下,你帮我抹去风尘,我替你洗净衣裳;还记得吧,当中国足球队失利时,我们齐声惋惜,当中国女排大获全胜时,我们喜泪合淌。从此以后啊,我们又将东南西北,天各一方。趁我们还相聚的短暂时刻,让我们再一次促膝而坐,倾吐情怀;让我们再一次游历校园小径,诉说衷肠;让我们再一次漫步静谧的夏夜,憧憬明天;让我们再一次迎接第一缕曙光,畅谈理想。摘下胸前洁白的校徽,再一次深情地抚摸,捧起案边熟悉的课本,再一次倾心地凝望。在一九八三年阳光灿烂的夏天啊,我们将高唱着毕业之歌,去实现多年的理想。

 

    我们年轻啊,我们富有朝气,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五百多个小伙子似五百多棵迎风松,一百位大姑娘似一百朵郁金香。滋润着春天的雨露,沐浴着夏日的阳光,迎来了金秋的希望。吃着中原稻,饮着长江水,我们从幼小的弱苗成长为参天的栋梁。让我们在夏日的清风中约定: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还是在这美丽的校园,还是在这长江边上,那时候青春的岁月早已消逝,男同学再也不是英俊、潇洒的翩翩少年,已是两鬓霜白;女同学们也不再是如花似朵、正当妙龄的亭亭少女,已成为半老徐娘。当我们走过了这一段生命的历程,当我们以不惑之年重聚一堂,回首今昔的时光,深情地回忆起青春时代绿色的梦想。同学,你会怎么想?男同学们,咱们一定会拍着胸膛说:瞧瞧我们的丰功伟绩吧,我们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堂堂的须眉大丈夫。女同学们也定会骄傲地夸口:看看我们的建设成就吧,我们是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真正的女中豪杰。那时候啊,历史将记住:二十年前,在长江之滨、蛇山脚下,曾经聚集着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

 

    告别了,同学们,“相见时难别亦难”啊,再也不是寒暑假的迎来送往;不会再有了,春日的结伴郊游;不会再有了,夏夜的同声歌唱;永远告别了,每年一度的排球大赛,暂时分手了,我满怀青春友谊的同学们。

  

    去吧,挥舞你的双臂,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耕耘。

   

    去吧,展开你的翅膀,到无边无际的广阔天空翱翔。

 

    记住啊,不要忘记,无论你是在天寒地冻的北国,还是在四季如春的南疆,无论你是在繁华热闹的都市,还是在偏僻寂静的山乡,同窗友谊与你长存,同学们的思念永远在你身旁。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告别词》,从中可以看到我校79级学生,也是83届毕业生的深切的母校情怀,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对母校的深情眷念。79级学生乘着恢复高考的东风走进大学校园,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时代骄子,他们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珍惜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在当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中,他们在菁菁校园度过了四年大学春秋,这是他们一生中难忘的时光,是母校给了他们知识,给了他们腾飞的翅膀,给了他们报效祖国的力量。他们热爱母校,怀念母校,每逢入校或毕业的纪念日,他们都要回母校重逢,重温当年的大学生活。细数如今校园中各届毕业生为母校捐设的纪念园地,以八三届各专业的居多,母校之情,洒然其中。

 

    第二,对老师的深情敬意。这一届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深蒙老师的教诲,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专业课老师渊博的学识、优秀的教范,使学生们感受到学者的风采,知识的广阔,受益良多。还有每周任课教师到宿舍进行学习辅导,对于学生的各种提问悉心给予面对面的指教。辅导员老师更是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不厌其烦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和难题。学生们对老师也是十分敬重,常与老师联系,或请教学习问题,或主动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每逢新春佳节,家住武汉和留校的同学,都要结队去老师家拜年,老师也热情地留同学们吃饭。在毕业后的岁月里,一些师生还长期保持联系,同学们回校搞纪念活动,都要举行师生座谈会,请所有当年的任课老师参加,其乐融融,师生情长。前年会计79级校友回校纪念入校三十周年,在师生座谈会后,还专程到腿脚不便无法参会的89岁高龄的易廷源教授家看望,并合影留念。今年春节前,身居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位的尹汉宁还专门为老师送了贺年礼物。这些都代表了83届毕业生的敬师之情。

 

    第三,对同学的深情挂怀。 同为79级学生,大家在母校共度四年时光,有太多的青春回忆。课堂上静息听课,图书馆埋头苦读,宿舍里谈天说地,黄昏中漫步校园,劳动日热汗挥洒,春游时欢声笑语,还有那运动场上的青春活力,文艺晚会的青春风采,更难忘作文比赛的才华横溢,赛诗会中的激情迸发,演讲赛台的辩思奔涌,班际舞会的活力四射……,大学四载同窗生涯,成为同学们珍贵的回忆。这样的经历怎能忘怀!毕业后大家虽各居祖国的地北天南,但仍然保持密切联系,同窗友谊长存,并在83届各专业班级的“班庆”活动中达到高潮。

 

    第四,对祖国和社会的责任担当。79级学生在恢复高考的机遇中进入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其中大部分同学靠着国家的助学金度过大学春秋,他们感恩祖国,感谢社会,立志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担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毕业后,他们努力工作,勤于奉献,如今许多人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国家的栋梁,功成名就者大有人在。从这一届毕业生的队列里,走出了多名部省级领导干部,众多厅级领导干部和大量县处级干部,还有许多学者、教授,经理、总裁……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作为一个群体,可以说他们已为国家和社会建立了丰功伟绩。他们勤勉敬业的奋斗经历和爱校敬师的母校情怀,也为我校后来的各届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当年他们以母校为荣,如今母校以他们为荣。而他们的母校情结依然常存,经久弥深。

 

    有诗为证:

   

    翻阅当年“告别词”,母校情怀更相思;

    喜看今日宏图现,    精神家园展新姿。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