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PG电子麻将胡了平台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青春九歌——湖北省优秀农村青年教师群像素描

来源:中国教师报发布时间:2010-09-09 字体:

来源:中国教师报  网址:

 

九歌,一组流传了千年的楚歌。
诗人屈原上下求索,日夜吟唱。
歌声穿越历史的烟尘,
九月,我们唱响新的九歌,
这是献给农村青年教师的赞歌。
——题记

    一 序曲
  
  武汉四季,最美是四月。江城四月,最美是樱花。
  每年这时候,东湖之滨,珞珈山上的樱花就悄悄绽放,薄如蝉翼,粉中透亮,一团团,一簇簇,远远望去,漫若轻云,飘在山腰。
  这时候,也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摩拳擦掌,选择社会第一站的关键时刻。为了引导更多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湖北省教育厅从2004年起,启动“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并且每年组织“播种希望与未来——巡回报告会”到全省高校演讲。今年,已是第六届了。
  4月6日,我们一行见到了正在武汉大学准备参加巡讲的30多名农村年轻教师。
  马玉辉,生长在山东平原地区,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在湖北恩施州鹤峰县的铁炉乡马家希望小学任教。这么说吧,如果你面前有份中国地图,你可以看到,在湖北西南部,有一个尖角深深地嵌入湘西地带,铁炉乡就正在那个尖上。从马玉辉所在的学校到铁炉镇上,要坐上半个多小时的“麻木”,从镇里再到县城,还要坐上六个小时的长途汽车。
  在这个买青菜都很难的地方,学生物的小马发挥她的特长,在校园的房前屋后、甚至是花坛里,都种上了各种蔬菜。用她自己的话说,本该是花香满园的花坛里,如今却被一“群”白菜、几“队”蒜苗、三两“棵”辣椒,还有一“位”西红柿占据着。她还在校园里种满了向日葵,和孩子们一起取名为“天天向上花”。
  段登朝,从云南腾冲来到湖北长阳做农村教师,回一趟家,正常情况下得花上4天多时间。但碰上不正常的时候呢?比如2008年那场特大暴风雪,段登朝扛着学生家长托他带给父母的一箱椪柑,走走停停,转了11趟车,足足花了11天工夫,才在大年除夕赶到家。而那一箱柑子,因为在路上又饥又渴,已经吃得只剩下两个了。
  ……
  那天,从下午3点一直到6点,这些年轻人争先恐后地说着,闹着,笑着,但我们一边听着一边抹泪。我们知道,他们的笑声背后,也是泪水堆出来的。
  这些年轻教师的父母,有些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了什么地方。段登朝的母亲一直以为儿子终于走出了大山,在大城市工作。她不知道,心爱的儿子,从一座大山到了另一座大山。这一点,段登朝一直不敢向母亲说。
  他们没有讲自己的成绩,只谈自己的感受。
  但就是这群年轻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有的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有的获得了国家级奖励,有的成为省市师德标兵,更多的成为各级教学能手,为湖北农村教育带去了一股青春旋风。
但就是这群年轻人,怀着青春梦想,从喧嚣的城市,来到最基层的乡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认同,融入乡村,改变乡村,为乡村生活带去了一缕清新空气。
  他们是如何一点一点地适应?是怎样着力改变乡村教育面貌?又是怎样在农村大地上绽放青春年华?一系列问号萦绕在我们心头。
  亲爱的读者,请和我们一起从樱花树下出发,去寻访这群年轻人工作、生活的足迹,去感受他们给农村教育带来的变化吧!

二 春之声

第一节 “退”而难“休”

  有人说,不了解中国农村,就不了解中国。
  这话很有道理。中国13亿人口,8亿在农村。即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2亿农民工来到城市,但他们仍如候鸟一样,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来回折返。他们的孩子,留在农村的,被称为留守儿童;跟着他们一起“迁徙”的,则被称为随迁子女。
  有专家作了统计,如果减去随迁子女的数量,在农村上学的孩子足足有1亿多。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承担着这1亿多儿童教育重任的,是800万农村教师。
  这是最庞大的教师群体!
  但一段时间以来,这个最庞大的教师群体面临着诸多尴尬:年龄慢慢变老,新鲜血液越来越少。很多大学生,宁愿选择蜗居在城市,也不愿意回到乡村,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
  用传统的观念来解释,已经跳出“农门”了,还回来,不怕人笑话?
  于是乎,在农村,出现了“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现象。
  于是乎,有了更为特殊的对天河小学。
  在革命老区红安县海拔800米的天台山上,我们走进了对天河小学。一栋依山而建的二层楼民房,门前的空地被平整成一个小操场,一根笔直的木杆插在沙石砾中,上面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这二层楼的房子是校长赵长志的家,也是对天河小学的教室。
  进到客厅里,就看到三张表皮粗糙的条形木桌,三排长条凳,一块小黑板,一台电视机,一台影碟机,一个简易书柜。这就是全部的校产了。
  第一节课,赵长志左胳肢窝里夹着根拐杖,无法自然弯曲的左腿显得僵直,他将身体微微倚靠在放黑板的方桌上,右手在黑板上有些吃力地写着一组拼音,边写边读。5个七八岁左右的孩子端端正正地坐在长条凳上跟着他朗读。
  第二节课,他让两个一年级的孩子写拼音,另外三个孩子开始上数学课。
  第三节课,他打开影碟机,孩子们跟着屏幕上的老师读英语。
  第四节课,两个班的孩子来到门前的空地上玩掷沙包、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赵长志拄着拐杖站在一旁,不时提醒孩子们不要摔倒——这就是他们的体育课。
  赵长志是这所学校唯一的老师,31年来唯一的老师。自从1979年初中毕业被老村长“请”回家乡教书后,赵长志就再没挪过窝了。
  开始几年,还偶尔有些教师调过来,但干得最长的也只坚持了一个半学期。后来,赵长志只好一个人“承包”起这所学校,他是校长,是教师,是会计,是电工,还是炊事员……
  本以为日子能像对天河平静的溪水,静静流淌,直到退休。可天有不测,2007年11月11日,赵长志搭乘一辆装满木材的小型农用车,下山购买教学用品。不料,农用车翻车了,一车木材都压在了赵长志的身上。
  就这样,赵长志开始了轮椅上的教学生活。刚出院不能站立的那些日子,他一遍又一遍地把小黑板拿下来,抱在胸前,写上字,然后再举到讲桌上……
  已经49岁的赵长志本来可以申请病退,可是,“没人愿到这里来教书,我一休息,孩子们就只能到几十里外的山下去上学了。我出车祸住院的时候,全村人都给我捐款,还有人帮我看菜园呢。”赵长志说,只要自己一天能动,只要这里一天没教师,他都会继续教下去。
  实际上,在布局调整过程中,在比较偏远的地区仍然有一个老师的村小、教学点。宣恩县沙道镇药铺小学共有教师5人,全部都是50岁以上,最大的已58岁了,5人中有4人是“民转公”教师。据恩施州2006年的教师状况统计,全州5年内退休的教师将达2934人,占教师总数的10%。
  这些中老年教师们虽然身心俱疲,但仍坚持在教学一线,像红烛一般燃尽最后一滴油。

第二节 童年有几种色彩

  2005年毕业的王超,学的是体育专业。
  来红安县七里中学报到那天,校长和教导主任热情地接待了他。得知他是田径专业的,校长紧紧握住他的手,大声说:“学校唯一的体育教师是位退伍军人,就快退休了。你来这里,真是太好了,学校的体育课总算不至于中断了!”
  许多乡镇学校校长,都不同程度地有着这样的苦恼: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失衡,音体美教师极为缺乏。
  据巴东县教育局人事科负责人介绍,在2004年之前,该县乡镇学校教师队伍缺编、老化现象严重,专职音体美教师几乎没有。义务教育阶段全县没有一名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教师。部分老教师,曾教过一家三代人,教了父亲教儿子,教了儿子教孙子。
  “说实话,我们的体育课就是‘教师带着跑跑步,应付中考扔扔球’。全乡也只有段德昌中学有一名专职体育老师。教师自己都不专业,学生的动作又怎么规范得了?”自体育科目纳入中考时起,巴东县主持考试的考官就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推铅球、立定跳远项目中,姿势不规范,跑步时不知道调节呼吸。至于音乐课,这位考官说,那就是跟着录音机唱唱歌。
  恩施市舞阳中学,1996名学生,31个班,140名教师,只有2个音乐老师。一位50多岁的女老师,几年前因癌症做了手术,由于做化疗,头发都掉光了。但学校没有音乐老师,不得已,她只好大热天戴着帽子坚持给学生上课,其景况令人感动,更让人心酸。
  简陋的条件,匮乏的师资,要培养农村孩子音体美方面的素质,基本就是一句空话。
  如果说,孩子是一片天空的话,各种能力素质就是天空的云彩。缺少了音、体、美的天空,这些农村孩子的童年有几种色彩?
  
第三节 办法总比困难多

  面对种种窘况,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也想出了许多应急之策,但多是治标不治本。
  根本出路在哪里?还是一个未知数。
  当时,湖北省教育厅领导曾带队连续做了近半年的调研,走了十几个县市,现状让他们很吃惊,经常是一个乡镇都没有全日制本科毕业的教师。
  基层需要教师,大学生又下不去,桥梁在哪里?
  湖北省教育厅在贫困县市调研后,又与有关高校座谈,果断推出了一项旨在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大胆举措: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
  根据这一计划,省里先在贫困县试点,每年选拔一批大学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服务期三年。入选者享受六大优惠政策:每人每年考核合格奖励5000元;服务期满经选拔可免费攻读教育硕士;工资可提前定级,不经过试用期,等等。
  2004年,第一届“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在探索中启动,全省28所高校积极行动,约500人报名,省教育厅选拔录取了306名。7年来,湖北省教育厅共选派16446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前往全省的84个县市的乡村学校任教。
  每年7月,湖北教育厅都对这些新教师进行为期两周的岗前培训。临出发前,这些刚刚踏出大学校门,即将走上农村三尺讲台的年轻人在这里庄严宣誓:
  今天,我们郑重地选择,
  将誓言铭记于红心,郑重地选择,
  郑重地拟定人生新的航向;
  深入农村,投身基层,
  我们是黑土地里注入的新鲜血液,
  在大地的脉络里汩汩流淌;
  燃烧激情,播种智慧,播种希望,
  让精神起舞,把灵魂照亮,
  托起明天的辉煌!
  ……
  这是湖北农村教育的春之声!

三 夏日咏叹调
     
第一节 妈妈,那些孩子需要我

  身材娇小的熊婷婷,戴着一副大大的眼镜,显得文静秀气。
  熊婷婷出生于郧县城关一个典型知识分子家庭。母亲、外公、舅舅都是教师,由于是家中的独生女,从小到大备受宠爱。
  2004年4月,熊婷婷马上要从湖北师范学院毕业了。作为英语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操着一口流利英语的熊婷婷受到了很多单位的青睐。
  可是,熊婷婷还有另外的想法。很小的时候,妈妈在教室里上课,她就趴在窗口看,幻想着长大后像妈妈一样当名美丽的女教师。从小到大,这个愿望从来没有改变过。所以,熊婷婷投简历也都是投的教师岗位。
  5月份,家乡的一所重点高中承诺给她编制,并且配电脑,分新房。一所电视大学也通知她去签约。而她的同学,有的到了薪水很高的外企做翻译、搞文案,有的也找到了待遇比较好的教师岗位。
  熊婷婷没有马上做出决定,眼前看来,实现当教师的愿望并不难,但她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
  6月的一天,熊婷婷去食堂吃饭,一份红色的宣传海报跃入眼帘。“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熊婷婷认认真真一字不漏地将海报细读了一遍,海报上“三年经历,终生财富”的字眼让她怦然心动。
  对了,就是这个!乡村女教师,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农村孩子!以前对理想没有明晰的概念,这一刻,熊婷婷豁然开朗。
  没有同任何人商量,她直接去学校报了名,正式成了湖北省第一届“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306名成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结束资教生岗前培训后,她才把这个决定告诉父母。
  妈妈听说这个消息当时就哭了。这个娇生惯养的宝贝丫头,从小在城市长大,什么家务都不会做,怎么能在农村坚持3年?
  尽管家人轮番劝阻,关心她的老师也跟她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3年后的去留问题,但是铁了心的熊婷婷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资教的汽车。   
  铁了心的还有马玉辉。
  她的老家是山东莒县,那是一个依山临海颇为富庶的村子,父母在家侍弄几个蔬菜大棚,生活比较宽裕。
  知道女儿要去外省的穷山沟里当老师,母亲坚决不同意,马玉辉就“吓唬”母亲:“我可是和人家签了合同的,要是不干了,人家也得把我抓回去。”
  与她们不同,纪秀丽到农村去是为了“报恩”。
  纪秀丽出生在鄂西北一个贫困的家庭里,年幼的妹妹很早就被送人了。她的中学是断断续续读下来的,好几次都面临辍学,靠着班主任李堂仙和王德彩的资助,她才考上了长江大学。
  丽娃子说,自己虽然出身寒门,但又极其幸运。要是没有这么多老师帮自己,哪能读完大学?她在读大学期间,长期打3份工,四年大学硬是没伸手向家里要一分钱。她的工资除了给残疾的父亲治病外,还力所能及地去资助别人。
  所以,大学一毕业,她就决定,回到大山深处,去帮助那些山村的孩子们!
  他们每一个人选择到农村任教,都有着不一样的缘由。有的是怀着崇高的理想,有的是因为家庭,有的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经历……
  但不管如何,为了中国农村教育,他们来了!
  
第二节 “又麻又木”的“麻木”

  与其他人不一样,瘦瘦高高、总爱抿着嘴笑、外号叫“小马哥”的马玉辉,到农村任教“另有隐情”。“小马哥”是华中农大的学生,毕业论文是研究“葛仙米”的。说起葛仙米,“小马哥”的“小眼睛”里流溢着神采:葛仙米最早是由东晋葛洪发现的,只供宫廷的一种珍稀藻类植物,全世界也只有鹤峰的走马镇才有。
  她本来是冲着葛仙米才到鹤峰来的,没想到最后却被分配到了鹤峰县海拔最高、最偏远的铁炉乡马家村马家希望小学。尽管至今还没挤出时间去看葛仙米,但一提起这事,她还乐呵呵地说:“我叫马玉辉,出生在山东马家岭。我现在来到马家村,在马家希望小学。缘分啊!”但好笑的是,据马玉辉说,她走遍了马家村,没发现一户姓马的,她反而成了“最正宗”的马家村人。
  本来,马玉辉的父母是希望她回山东老家工作的,可她却跑到了湖北西部一个去一趟县城都需要倒4次车、花费六七个小时的大山沟里。小马说,来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坐“麻木”。“麻木”是当地山区特有的一种交通工具,形象地说,就是一个小三轮车,车斗上加一个篷子。人坐在上面,不一会就会被颠得全身“又麻又木”,因而被当地人称为“麻木”。
  这“麻木”是个稀罕物,马玉辉以前见都没见过。2008年7月,从乡里到马家希望小学报到,“麻木”载着马玉辉在崎岖的山路上跳跃撒欢,云在涧底丛生。她吓得不敢睁眼,双手使劲抓住车框,生怕被弹落到山涧里。
  颠到傍晚,总算到了,马玉辉浑身难受,果真是“又麻又木”,一下车,就蹲在地上站不住了。晕,而且头很疼,用手摸摸,才发现头顶早被“麻木”车篷撞出了个比枣子还大的包。
  马玉辉被安顿在一个空荡荡、破旧的吊脚楼里。放下行李,看着窗外的绿树掩映,山峦起伏,她还觉得挺有诗意。入夜了,安静的山里开始有了动静,到处悉悉索索的,连老鼠都跑出来凑热闹了。小马吓得不敢睡,她突然就想妈妈了。等电话接通的时候,她鼻子一酸就“叭嗒”“叭嗒”直掉眼泪。当妈妈正在电话那头诧异时,她马上意识到坏事了,赶紧讨巧地说:“妈,我想你了。”妈妈的心就盛不下了,声音也就和着眼泪,湿漉漉的:“不行就回来,找不到工作妈养你。”
  小马擦干眼泪,笑着说:“这可不行,我签了协议的。放心吧,妈妈,我能照顾好自己。”
  第二天一大早,被啾啾鸣叫的鸟儿吵醒了,小马推开窗户,伸了个懒腰,不经意间,看到昨晚还极富诗情画意的山上,一座座坟墓赫然立在眼前。
  从此,学生物工程出身、爱逗乐子的“小马哥”,再也不敢打开窗户了,她还发明了“抗夜怕”的经验,越害怕越“灭灯”,灯一灭,那些黑暗里的生灵们不被打扰,也该老老实实地休息了。
  
第三节 乐在“糗事”中

  乡村生活的艰难、农村情况的复杂,对从城里来的年轻大学生来说,的确是一大考验。但他们在众多烦恼中,还是顶住压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
  麻城市黄土岗上的张林小日子过得也很幸福。
  张林出生在恩施市巴东县土家族的一个小村落,是村里唯一一个大学生。他原本学的是中医,毕业时,老师给他联系了一家三甲医院,可他愣是不去,非要当老师。张林说,当大夫治病,当教师医心,农村有那么多像我一样的娃等着我呢。
  屈指算来,张林在黄土岗中心学校任教正好满5年。期间,他娶了同是大学毕业到农村教书的王玉林,又被提拔为副校长,还被省教育厅选拔去英国学习了半个月。从英国回来,他带回的礼物几乎全是送给老婆的。妻子王玉林心里像被灌了蜜水,一件件地翻出来数,数着数着就哭笑不得了。
  一双耐克鞋,花费了26.7英镑,可粗心的张林竟没发现鞋底上赫然印着的“Made In China”,原来整个是出口转内销呀;花了10英镑买的发卡,王玉林说,复杂得到现在也没学会怎么用。
  王玉林就“数落”他不会买东西。可张林辩解说,这还是特意请了5名同行女教师参谋的呢。
  张林老觉得对不住王玉林。两个人结婚,没房没车,甚至连个戒指都买不起。可王玉林说,我看上的是你的人,只要有这份心,我什么都不在乎。这话说得张林动了真情,立马站起来举着拳头许愿说:“老婆,等有一天,咱有了钱……”王玉林连忙打断他说,这话我可耳朵眼里听出了老茧。
  同样“苦中作乐”的还有纪秀丽,因为她觉得,跟父亲“千里走铁轨”的遭遇相比,这点苦实在算不了什么。
  那是她大学报到的时候,父亲帮她报完名之后,揣着仅剩下的100元钱回家了。从长江大学所在地荆州到老家十堰市郧西县,一张票要上百元,父亲只舍得花50元钱,买了一张到襄樊的车票。在中途停车的时候,父亲上完厕所回来,发现车早已开走了。
  无奈,父亲只得掏出仅有的另外50元钱再买一张车票,却又被售票员告知钱是假币!身无分文、一字不识的父亲只得靠着一双脚板,沿着火车铁轨,一路乞讨,历经9天9夜才回到村里。
  那一路上,父亲“羞愧”难当,脑海里始终萦绕着自杀的念头,每次火车从远处呼啸而来,他真想一狠心,就往上撞。可一想起不幸的丽娃子,父亲又没了勇气。他说,丽娃子吃了这么多的苦,假如我再撇下她不管,就更对不起她了。
  父亲的这段经历一直深深地影响着纪秀丽,也让这个看似文弱秀气的女孩更加坚韧。
  2006年,她刚来沙地中学,学校紧毗一条大河,地势险峻,满校园茅草疯长,学生们住在又低又矮的土房子里,墙壁裂缝足有二指宽,窗子上没有一块玻璃,糊着花花绿绿的塑料布。校长客气地对他们一行4人说:“条件就是这样,委屈你们了。”
  一年后,纪秀丽不仅选择了留下来,还和同去的青年教师岳勇喜结良缘。小纪说,学校真是把他们当“人才”看待,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至今,小纪和岳勇住在学校“政教处”,那是学校特意为他们腾出来的最好的房子,尽管只有10个平米,没有卫生间,也没有厨房,可他们很知足。岳勇说,我们俩这么多年,一直相依为命,从没红过脸,没拌过一次嘴,我是男生,娶她就是为了保护她的。听着听着,小纪的眼泪就落下来了。岳勇说,她爱哭,却是个坚强的女孩子。
  小纪老师很幸福,因为她受到了学生们的爱戴。在孩子们的眼里,纪老师是一位书教得好、敬业、耐心的好老师。学生胡文娇悄悄对我们透露了纪老师的一件“糗事”:
  纪老师生日时,她们几个女生亲手编了一条“红腰带”送给她。第二天,纪老师上课时果然系上了那条腰带,只不过她不是系在腰里,而是系在了辫子上。原来,她把腰带当成“头绳”了。
  纪老师也常给同学们送礼物。现在纪老师也是“名人”了,无论是去武汉演讲,还是到英国培训学习,她都给同学们带了礼物回来,班里65个学生,人人有份。纪老师还常给孩子们讲述山外的世界,每逢此时,孩子们的心就像插上了翅膀,飞到遥远的地方。

四 乡村诙谐曲

第一节 “张大学”、“张医生”

    初登讲台,张林就被学生“震”住了。
    学中医的他教初中英语,个子矮小,又说一口普通话,这在一贯流行方言教学、偶尔要讲点“武力威慑”的农村中学注定会被学生耻笑。当他一登上讲台,教室里简直乱成了一锅粥,张林不知道是怎样尴尬地捱过这节课的。有好心的老师看不下去了,主动给他支招,对调皮孩子要严加管教。张林暗自嘀咕,就我这个头,对有些高个子,能严到哪儿去?
    一个突发事件,张林把学生完全“震”住了。
    班里有个调皮鬼叫朱刚强,一天和同学打架,鼻子破了,鲜血直流的他惊慌失措。这时张林正好经过,朱刚强以为张老师会批评他,没想到张林却和蔼地对他说:“别慌,先让老师给你止血。”
    张林边说边伸出手,照着朱刚强的几个穴位一阵推拿,血竟然止住了,他的举动引来了很多学生的围观。
    张林趁机说:“鼻子之所以会流血,是因为鼻腔内毛细血管破裂,只要你压迫一定的部位,短时间内,鼻血自然就止住了。看到没有,这就是知识的力量!虽然老师个子不高,长得不够结实,但老师拥有知识,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帮孩子一听,佩服得不得了,一起鼓起掌来,以前可没有老师这样讲过啊!从此,学生们慢慢地开始听他的话。特别是朱刚强,更是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见人就说:“张老师会点穴,手指头一动就止住了血。”
    在黄土岗,张林是有名的“大人物”,因为他会说普通话,又是当地多年来没有见过的大学生,当地人就叫他“张大学”。但不久,因为一件事,“张医生”的名头又叫开了。
    张林还有个学生叫何勇刚,是学校出了名的“调皮大王”。他的继父想让他早点出去打工,而何勇刚自己也有出去闯一闯的想法。张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除了劝何勇刚不要辍学外,还决定去何家做他爸妈的工作。
    张林登门家访,何勇刚妈妈一听是外地口音,就随便敷衍了几句,何勇刚爸爸更是理都不理,就直接下田了。
    第一次上门就吃了闭门羹。
    张林没有灰心。几天后,他又去何勇刚家,刚好看见何勇刚爸爸正在门前菜园里种菜,但总是种一会儿坐一会儿,还不时地用手揉着腰,脸上露出很痛苦的表情。  

三年的时间里,陈盼也和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心里难过或寂寞的时候,陈盼总是跑到她家里,对郤金锋喊:“小郤,把你老婆借我用一下哦。”
    “行啊!借一送一!”郤金锋总是会爽朗地开玩笑。
    陈盼就和许莹一起,一边哄着小毛毛,一边无话不谈,海阔天空,谈得最多的还是班上的那帮孩子……

张林看到这,心里有数了,下到菜地里问:“您是不是腰痛啊?我给您看看吧。”何勇刚爸爸将信将疑。张林就给他做了一会儿推拿,他站起身转了转,惊喜地说:“老师咋还会这一手,你这一鼓弄,我舒服多了!”
    “张大学”能治病的消息不胫而走,从此,张林又有了个称谓“张医生”。
    几年来,“张医生”自掏腰包几千元,准备了红花油、风湿止痛膏等常备药品,每逢周末,张林的家里、学校的办公室总是挤满了来找他看病的乡邻,张林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有媒体称他是“背着药箱资教的大学生”。

第二节 “小马哥”的“两把刷子”

    马玉辉和张林一样,也因为有“两把刷子”“征服”了当地百姓。
    马玉辉所在的山区学校辍学率较高。为了尽可能留住学生,她往往要翻山越岭去家访。走在山间小路的时候,马玉辉不经意发现,马家岭的村民们喜欢在下雨的时候,直接把化肥撒在地面上。
    学生物的马玉辉意识到,这样不仅浪费肥料,还污染水质,她就建议他们最好采取穴施、沟施和基肥深施的办法。她还向当地农民传授了作物秸秆沤肥法、树叶杂草沤肥法、快速高效沤肥法等农家肥的制作方法。此后,马家岭不少学生家长都采用了她推介的科学沤肥和施肥方法。
    现在,马家岭的辍学现象越来越少,因为家长们总对自己的孩子说:“看到没,还是马老师有文化,不像我们睁眼瞎。你小子一定要好好学习,不然到时候种地都不如人家。”
    先取得家长的信任,再让学生喜欢上学,马玉辉是这么考虑的,可问题是,学生的成绩尤其是英语成绩不容乐观。在马玉辉来的前一年,学校六年级英语毕业成绩及格率仅为24%。吴校长甚至对马玉辉说:“有了你,我们学校的英语就有救了!”
    校长的话沉甸甸的,马玉辉承包了全校的英语课,每周算起来有18节。
    开始时,马玉辉想得很简单,一个大学毕业生教小学英语不就是教教单词、学学短语嘛。可是真正教起来,她才发现根本没那么容易。山里的孩子连说普通话都觉得不习惯,更别说讲英语了。马玉辉一遍又一遍地教大家读单词,但收效不大,因为很多学生对英语根本没兴趣。
    为了教好英语课,马玉辉可以说是绞尽脑汁。这时候,她的男友,同是大学毕业来农村任教的杨晓鹏被“派上”了用场。杨晓鹏是学美术的,心灵手巧,平时小马生活用的衣橱、鞋柜、盆架、书桌,都是杨晓鹏亲手制作的。现在,马玉辉教学上有了难处,杨晓鹏的手艺就有了用处。
    马玉辉让杨晓鹏用硬纸片给班里每人做了一顶字母帽,在上面涂写上一个个大大的英文字母。班上有52名学生,刚好可以分成两组,26个孩子戴着26个英语字母帽,就这样开始了“竞争”。上课铃响,学生们都戴上自己的字母帽,站到操场上严阵以待。随着马玉辉大声“喊”出单词,孩子们按照头上的字母,快速行动起来“拼”好站在一起。当她说出“good”时,头顶戴有“g”“o”“o”“d”字母的四个孩子就要迅速手牵手,按顺序站在一起。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对英语的兴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就这样,马玉辉摸索出自己的“趣味情境”英语教学法,在2009年6月的小升初毕业考试中,她所带的六年级创造了全县第三名的奇迹!
    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顺利学好英语。在马玉辉班里,有一个叫王红的学生,因为车祸头部遭受重创,智力受损,直到12岁,还写不对自己的名字,更别说记单词了。
    马玉辉不厌其烦地教王红记一些简单的单词,一遍遍做手势,一遍遍对口型,可是无论怎么教,小王红就是记不住。
    但马玉辉依然不放弃,她相信这个不幸的孩子一定能感知到老师的心。某一天下午,这个连自己名字都记不住的孩子,突然对她说:“马老师,你——说话——不——算数?”马玉辉觉得好奇,问她:“小红,老师怎么说话不算数呢?”她歪着小脑袋,扳着手指头说:“你过年时说要到我家玩,不是要吃我家的猪蹄子吗?”
    马玉辉顿时想起了去年放寒假前哄她的话,没有想到她竟然记在了心里,还记得这么清晰。那一刻,马玉辉激动得热泪盈眶。
    马玉辉告诉我们:“我很遗憾她不会学单词,现在的我,已经不再有教她学英语的想法,而是一遍又一遍地教她背父母的名字,背家乡的地址。我想,若干年后,无论她在哪里,也许她会忘记我这个老师,但永远不会忘记回家的路。”
     
第三节 “段王爷”的“一指禅”

    年轻教师段登朝有个非同一般的绰号——“段王爷”。因为他是云南人,又姓段,自然让人联想起金庸在《天龙八部》里写的那位大理段王爷,再加上他的名字又是“登朝”,俨然一副帝王气势,他自己也戏称是“云南大理段氏”。
    “段王爷”是个十分有趣的人,一口蛮有韵味的云南普通话,只要一开口说话,一准让你忍俊不禁。他生活在北临怒江、南望高黎贡山的一个穷山窝窝里,从小跟着父母上山下田。为了证明给记者看,他还摊开双手,用满手的老茧来讲述他颇不寻常的成长经历。
    “段王爷”是个对工作极其负责的老师。他所在的学校是长阳土家族枝柘坪中学,为了尽快了解学生情况,他每天都抽出一个小时与家长们电话联系。由于枝柘坪地区山高路陡,架电话线十分困难,当地村民一般都用手机联系。
    可没几天,“段王爷”头就大了,他的手机停机了!怎么回事?刚交的话费难道不翼而飞?他去电信公司打了清单,发现净是些长途漫游。
    校长知道后,毫不吃惊,叹了口气:“段老师,巴东和长阳的分界线就是咱校门口的马路,路的东面就是巴东,你以后打电话要站在路西!”
    “段王爷”简直哭笑不得。他从此汲取了“惨痛教训”,再打电话时就格外小心,尽量站在马路靠近长阳的这一边,而且抻着脖子,死死将天线对准宜昌方向。
    家访搞得深入细致,对待教学,“段王爷”更是毫不含糊。特别是数学课,学生的学习激情往往不够强烈,学习氛围也不够浓厚。为了帮助学生搞好学习,“段王爷”精心苦练,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琢磨出“一指禅”功夫。
    这“一指禅”说起来也容易,就是经常拿农村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比如,在学习同类项的时候,段老师就跟学生举例“三头黄牛和五头水牛加起来是八头牛,但是三头黄牛和五只山羊就不能加在一起”。
    他还用很多数学谜语来调动课堂气氛,比如“两头牛打架”,就是“对顶角”;“买东西非常划得来”,就是“绝对值”。对这样的活动,学生总是特别积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没见过数学还能这样教的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也与日俱增。在段登朝精心营造的氛围中,他们班的数学成绩不断提高。
    学生不断地进步,段老师也担任了年级组长,先后获得全乡教学竞赛一等奖、 “乡优秀班主任”和“县优秀三支一扶工作者”等荣誉。就连五峰、巴东的家长也慕名把孩子送到了他们学校。
    “段王爷”确实是个好老师,可他却遇到了学生因他“绝食”的事件。
    原来,因为“段王爷”表现实在优秀,被调入了长阳民族高中。班里的一个男生因为舍不得他走,就闹“绝食”。校长给他打电话,他一听就急了,嘴里嘟囔一句“日牯子”,赶紧跑了回去。
    这个学生叫覃鹏程,他一看段老师来了,立马又闹上了,来回就是一句话,“我不让段老师走”。“段王爷”又是安慰,又是批评,末了承诺说:“我以后每周给你打一次电话,行不?段老师人走了,心永远不会离开你。”覃鹏程这才破涕为笑,高高兴兴地去吃饭了。
    “段王爷”在湖北的大山里“统帅”着一帮孩子们,也赢得了村民们的喜爱。擅长农活的他,经常利用家访上山帮村民打猪草,下山帮家长们垒猪圈,还托城市的同学买回一些农用书籍送给乡亲们。
    “段王爷”总说:穿梭在长阳的崇山峻岭,就好像回到了我的家乡云南腾冲。这里的孩子就像儿时的我一样充满渴望,这里的乡亲们和家乡人一样纯朴善良。
    话是这样说,可是,怎么会不想家呢?无奈家实在太远。于是才有了2008年踏雪万里,艰难回家的故事。即便如此,“段王爷”在家仅仅呆了4天,为了不耽误教学,又匆匆收拾行装往回赶。
    每一次,“段王爷”在巡回报告时讲到这一段,都会激起台下热烈的掌声,他还说,临别时,娘不停地往我的口袋塞苹果、塞鸡蛋,依依不舍地把我送到村头,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还拉着我的手说:“朝啊,人家信得过你,你可不能荒废人家的娃子。走吧,爹娘都很好,你在外边也要注意身体!”
  
五 课堂协奏曲

第一节 冬夜里的《四季歌》

    很多青年教师是到了学校后,才真正体会到在农村教书的意义。
    从小想当教师的熊婷婷也不例外。第一次来到丹江口市习家店镇中学,面对眼前贫困落后的乡村,还有那些善良纯朴的农家孩子,她懂得了教师两个字的分量。
    作为学校里的第一批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熊婷婷很受重用,校长安排她这个新手带两个班(一个普通班、一个职业班)的英语课,并兼任职业班的班主任,一周25节课。
    这个职业班是学校最难带的班,一学期曾三易班主任,科任老师也是一个接一个换,没人愿意来教。班上多数学生来自偏远农村,根本就不关心学习成绩,只想熬到初中毕业,拿个毕业证出去打工。初生牛犊不怕虎,熊婷婷硬着头皮接了下来。
    一个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城市小姑娘,突然面对这么大的工作量和艰苦环境,实在有些措手不及。熊婷婷经常忙得一天只吃一顿饭。半个月后的一天,在回宿舍的路上,她突然晕倒在地。医生说是严重的营养不良加上劳累过度。但打了一天点滴后,熊婷婷又回到了讲台。
    面对难管的班级和繁重的课程,熊婷婷没有畏难,她按照在岗前培训时所学的“情感教育法”,决定从教学熏陶开始,先教学生简单的英文歌曲,再给他们讲述诙谐的英语笑话,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兴趣。
    教学中她发现学生们英语词汇积累太少,但是流行歌曲却唱得很多。结合青少年爱唱歌的特点,她将新课的单词编成顺口溜,教他们唱简单的英文歌曲。
    冬天到了,大雪纷飞,刚好课程里讲到有关季节的内容,熊婷婷便借机在晚自习教给他们一首英国儿童歌曲《Four Seasons》。
    那个夜晚真美啊!暖暖的教室,静静的校园,温馨的雪夜,到处弥漫着优美的旋律。
    Spring is showery, flowery, bowery;
    Summer is hoppy, croppy, poppy;
    Autumn is wheezy, sneezy, freezy;
    Winter is slippy, drippy, nippy.
    学生们从来没有过这种体验,他们跟着老师轻轻吟诵,其乐融融,陶醉其中。歌声吸引了别的班的学生,他们跑过来,围在教室窗外,踮着脚尖,挤着往里看。初上讲台的熊婷婷第一次尝到成功的滋味,她自己也被深深地感动了。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熊婷婷决定首先从那些学困生入手。她开始有意识地和学生们聊天,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三个小组,每周定期辅导。她还给每个层次的学习小组指定一名成绩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自己则给予适时的指导。
    不仅在班里进行分层学习,熊婷婷针对普通班和职业班的具体情况,每节课都要准备两份完全不同的教案。
    一个月后,学生的英语学习终于开始上路了。
    2004年11月上旬,期中考试,熊婷婷所带的两个班英语成绩名列8个普通班中游,破天荒甩掉了倒数第一第二的帽子。这一次的进步着实让孩子们看到了希望,尤其是职业班的学生,他们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学习热情,令熊婷婷信心倍增。
    那段时间,熊婷婷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很多次都是匆匆吃几口饭就去上课,她逐渐忘记了农村的艰苦和种种不适,逐渐忘记了自己。
    2004年10月,市里举行“英语新课程优质课竞赛”,熊婷婷作为丹江口市江北地区唯一的代表参加了比赛,并获得了二等奖。一年后,作为习家店镇最年轻的教师,熊婷婷又参加了习家店镇第四届“课堂明星教师”的评选活动,以精美的课件和优秀的综合技能获得了“课堂明星教师”的称号。
    7年过去了,熊婷婷发觉自己变得成熟了,以前的那种娇气和急躁慢慢地消失了。
    现在,熊婷婷所带的第一届学生都已经毕业了,每次教师节,她都会收到一大堆学生发来的短信。熊婷婷有一个习惯,凡是学生发给她的短信,她都保存着,舍不得删掉。
    她说,这是她农村任教经历中最宝贵的财富,学生们的惦记和祝福是她继续前行的最大动力。学生韩天林在给她的信息中说:“熊老师,我真的感觉你就是我姐……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以前从没有见过的东西。你不但教我知识,还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3年服务期满,熊婷婷提出想继续在农村任教。她说:“经过这3年,我深深知道农村的孩子是多么需要关爱。留学的机会以后还可能有,但孩子们一年都等不得,我想趁年轻再多教一些农村孩子。”
    熊婷婷的执着,打动了省教育厅的领导,她被破例允许继续做3年“资教生”,并被安排到麻城市乘马岗中心学校,现已经担任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
    与熊婷婷一样,同是教英语的程婧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2009年9月,湖北民族学院毕业后,她就来到了恩施市三岔乡初级中学,教两个班的英语,还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
    有意思的是,她也自创了“趣味英语教学法”。每次上新课之前,程婧都会给学生们放映一段英语动画电影,教唱一首简单的英语歌。再让学生们根据电影情节排演话剧,模仿电影里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进行英语对话。在这种欢乐轻松的游戏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教材的知识点,很多时候甚至超出了教材的范围。
    记单词是学生最头疼的事情,程婧根据大多数英语发音和小学拼音近似这一特点创造了“拼音分裂记法”,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记忆效率。
    在当年的期中考试中,程婧所带的两个班出现了119分和118分的英语高分。她的教学方法也被全乡普及。
    2009年8月,程婧被恩施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
    ……
    一切都在朝着美好的目标进发。喜爱百合花的程婧,一直以山野百合寄喻她的梦想,那就是当一名能给学生心灵送去淡淡清香、素雅洁净的山村女教师!
  
第二节 “小公主”成了教学能手

    陈盼是武汉大学哲学系的高材生,父母都是武汉人,当年知青下乡,到荆门市一家国有企业工作。这个出生在单位大院的小姑娘,喝着汉江的水,一双大眼睛,水灵水灵的。她简单快乐地长大,一直是家里的“小公主”。
    大学四年,除了完成学业,陈盼参与了多项社会实践,做家教、发传单、开小店,她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大学时代。临近毕业,她既没有选择保研,也没有像别的同学一样忙于投简历、找工作。那时的她,处于一种迷茫、等待的状态,仿佛在等待着未知的将来。
    当她得知,资教计划能让非师范专业的她当老师时,忽然觉得心中的念想被点亮了。不顾同学朋友的反对,陈盼来到了阳新县的一个边陲小镇。
    在黄颡口镇中学,陈盼被安排带两个班的数学和三个班的政治。刚开始,学哲学的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教。
    不会教也得教,陈盼向老教师取经,上网搜索资料,比较几份教案,还经常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动作和表情。一天天过去了,课上得比较顺利,孩子们也都挺配合。
    可是,第一次月考,班上的数学成绩倒数,这让陈盼觉得无法置信,羞愧难当。晚自习,她硬着头皮来到班上:“同学们,老师和你们相处了一个月,觉得你们很听话,也很努力,但是考试成绩却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一定是我没有教好。今天,我给大家布置一道作业,就是——我给老师提建议,希望同学们多提建议,帮助我更快地成为一个好老师。”
    回到寝室,打开参差不齐的几十张纸条,看到的都是学生们的道歉和感激:“陈老师,您别难过,也别自责,都怪我们没有学好。我们都很喜欢上你的课,我们也想好好学习,就是底子太差……”
    第二天的数学课上,陈盼这才惊讶地发现,好多孩子连乘除法都会算错,分数的加法就是分子加分子,分母加分母。看着孩子们内疚的样子,陈盼摸摸他们的头:“同学们,别泄气!从今天开始,老师给你们补习,咱们争取下次考试拿第一!”
    从那以后,孩子们再也没有不懂装懂了,作业也没有抄袭的了。下了晚自习以后,有很多学生围着陈老师提问题;午休的时候,也会有一些小家伙拿着书和笔来到陈老师的寝室,探头探脑、你推我搡地来问题目,陈盼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大家讲解。
    班上的数学成绩一步步提高了,其他科目的老师也说这个班学习的劲头足了,风气好了。在接下来的考试当中,陈盼所带的班级取得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好成绩。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到分段函数的时候,陈盼拿出移动公司两种资费套餐做例子:一种是6元包接听,10元包200分钟市话,超过部分3毛1分钟。第二种是6元包接听,市话2.5毛1分钟。让学生讨论哪一种划算?有人说第一种,有人说第二种。在感兴趣的话题中,学生也不知不觉掌握了分段函数的内容。
    周末,陈盼给学生布置了家庭作业:回去调查自己父母手机的资费方式。返校后,很多学生告诉她,父母本来用的是最原始的收费方式,接打电话都要钱,听了他们的讲解后,都赶紧去营业厅办理了新的资费方式,还直夸老师教得好。
    凭着特有的巧劲和钻劲,陈盼成了当地的教学能手,获得县级和市级的政治、数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后又获得湖北省政治优质课二等奖,湖北省数学优质课二等奖。
    但有一次,陈盼却哭了,不是被淘气孩子气哭的,是被感动的。
    剧情很简单,也很老套。那天是她的生日,第一次远离家门,没有生日蛋糕,也没有礼物,心里难免有几分失落。
    晚自习的时候,陈盼讲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点,就布置了一个小活动:在坐标系里画一个简单的图形,然后将图形的各个顶点表示出来。讲完后陈盼在讲台上备课,不一会儿收到学习委员交上来的作业。每个孩子都用一张干净的白纸,画了一个工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人画的是蛋糕,有人画的是笑脸,有人画的是雨伞……每个人,都在作业的下方写上了:“老师,祝你生日快乐。”还有几个调皮鬼写上了:“老师,我再也不惹你生气了。”
    面对着讲台下孩子们一张张笑脸,陈盼只觉得鼻子一酸,突然落下泪来。那一天,陈盼和学生们聊了很多,孩子们从来没有这么安静,这么专注。
    后来,陈盼又揽下了学校的女生工作,主要是女生寝室的卫生、纪律和安全。每天一下晚自习,她就会拿着手电筒挨个查寝。学校两千多学生,一大半都是女生,50多间寝室,通常查完寝,整个校园都寂静下来了。她就在校园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散步,吹拂着江风,沐浴着月光,散漫着思绪,觉得非常惬意。
    经常被她拉下楼一起散步的是另一位女老师,名叫许莹。她是2006年大学毕业到农村任教的青年教师,陈盼来到学校的时候,她已经和另一位年轻教师郤金锋结婚并怀了宝宝。
    3年的时间里,陈盼看着她的宝宝出生,长牙,学会说话,学会走路……

三年的时间里,陈盼也和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心里难过或寂寞的时候,陈盼总是跑到她家里,对郤金锋喊:“小郤,把你老婆借我用一下哦。”
    “行啊!借一送一!”郤金锋总是会爽朗地开玩笑。
    陈盼就和许莹一起,一边哄着小毛毛,一边无话不谈,海阔天空,谈得最多的还是班上的那帮孩子……

第三节  别开生面的“运动会”

    广西柳州长大的罗融华,在这群年轻人当中人气特别旺。一旦有什么大大小小的活动,大家总忘不了请她来想想创意,出出点子。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点子王”。
    2008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罗融华和大学的同班同学李小飞一起,选择到湖北恩施州建始县高坪镇望坪小学,当了一名小学教师。
    在大山深处的望坪小学,学体育的罗融华教英语,带语文,还兼带一个班的班主任。面对不熟悉的教学任务,罗融华从没有打过退堂鼓,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完成。
    曾参加过无数次体育比赛,组织过无数次体育活动的罗融华也遇到过难题:望坪小学没有跑道,没有秒表,没有基本的体育器材,有的只是需要锻炼和渴望欢乐的孩子们。要让山村的娃娃们也能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怎么办?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罗融华很认同这句话。
    几个年轻人一起想点子,出主意,策划组织了望坪小学“首届趣味运动会”,设立了11个集体比赛项目。一个脸盆、一块瓦片、一根树枝都成为比赛的好器材。教室里的小方凳被搬出来当鞍马,校长家的长腿木桌被抬出来当球门。
    忘不了孩子们用瓦片“踏石过河”时的小心翼翼,忘不了学生们用竹竿“抬人钻洞”时的奋勇向前……在这次因陋就简的运动会上,全校600多名学生中竟然有400多人参加了比赛项目,到处是孩子们的呐喊声、欢呼声、鼓掌声,每一个孩子都感到无比的欣喜,每一个孩子都从中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
    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次运动会中,学会了团结协作,学会了互助互爱,学会了珍惜友谊。
    除了这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望坪小学还开展了一系列从未有过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罗融华,带领大家策划并组织了“六一文化活动周”,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安排了文艺汇演、智力竞赛等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活动,还吸引了很多家长的参与。
    2009年9月1日,在校长的支持下,罗融华突破常规,策划并主持了“放飞梦想超越自我开学典礼”,从县城购买了33个氢气球,坐在拖拉机拖斗上颠簸着运回学校,让全校孩子都签上名,许下新学期的愿望。在新学期,他们都决心好好学习,不断进步,快快成长。罗融华说:“当仰望满载心愿的气球飘飞在白云青山之上,孩子们欢呼雀跃,挥手鼓掌。看着他们明亮的眼睛,满是期盼的目光,我们倍感欣慰,真希望我们在山村的不懈努力能为每一个孩子放飞梦想!”
    罗融华创新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相继开办了阅读、绘画、音乐、手工制作、健美操、篮球等6个兴趣小组,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一块块破布,一片片树叶,一根根麻绳……到了她的手里都能变废为宝,成了栩栩如生的手工作品。
    在课余时间里,罗融华和李小飞一起教学生们用碎布贴图案。孩子们低着头,猫着腰,屏住呼吸,甚至顾不得擦一擦流出的鼻涕,将一块块小碎花布贴成最喜欢的画面。现在,孩子们的手工制作已经有二十多幅被中国电影博物馆收藏展出,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六 大山奏鸣曲
  
第一节 “忠”与“孝”的天平

    老实得有些不善言辞的何家坤,从不讳言他曾经是个“问题学生”。
    何家坤出生在武汉市二七街一个还算殷实的家庭,他是家中的独子。在他小学五年级时,母亲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在花光了家中全部积蓄后,爱他的妈妈还是舍他而去了。家坤说,没有了妈妈,他的天空一下就暗了。
    父亲为了还债四处奔波,根本无暇顾及何家坤。失去了母爱,父亲又不在身边的日子里,他开始变得叛逆寡言,成了人人厌弃的“问题学生”。
    这个时侯,班主任殷少荣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打开了何家坤封闭的世界。殷老师多次找他谈心,帮助他悄悄减免了学费,还让他担任班里的副班长。在殷老师的鼓励下,何家坤的天空一点点晴朗起来,成绩有了很大起色,期中考试时,竟然勇夺全班第一名。何家坤有了一个愿望,将来要做一个像殷老师那样的好老师。
    2007年,何家坤从孝感学院数学教育专业毕业,当他看到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教的鲜红海报时,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终于一圆梦想,到了大别山脉、大悟县最偏远的吕王镇中学,当了一名班主任。
    正当何家坤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时,他又面临了一次重大考验。因为终年辛劳,父亲脑梗阻突然加剧,躺在医院需要人照顾。是回到武汉父亲身边尽孝,还是继续留在大别山区?这时,何家坤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把父亲背到学校来,一边任教,一边照料父亲。
    2008年春节,何家坤背着父亲来到学校。
    一晃就是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何家坤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每天,他总是天蒙蒙亮就起床,买菜,生炉子,做早饭,帮父亲洗脸、洗手,父亲病情严重时还要喂饭。等收拾好碗筷,他就没时间管自己了,常常是饿着肚子匆忙赶去上课。而每天的备课和批改作业,他几乎都是在深夜,照顾父亲睡着后,强撑着完成的。有时,他就趴在作业本上睡到了天亮。
    夏天的一个晚上,何家坤改着作业,伏案睡着了,一觉醒来却不见了父亲。何家坤连忙喊起在校的同事,寻遍了整个校园,焦急地大声呼喊,嗓子都喊哑了。
    终于,两个多小时后,大家在校外的一条田埂上找到了父亲。原来,父亲夜里睡不着,恍惚间就出了门,却再也找不到回来的路。此后,为了防止父亲再度走失,何家坤想了个办法,他专为父亲制作了一个胸牌,牢牢地挂在父亲胸前,胸牌上写着:儿子何家坤,吕王镇中学教师,手机号码:136xxxxxxxx。
    与何家坤一样,陈敬道也是带着父亲去资教的。准确地说,陈敬道的父亲只是她的养父。
    陈敬道是个苦命的孩子。刚8个月的时候,她的母亲不幸亡故,骨瘦如柴的小敬道脸上长满白色的小泡泡,奄奄一息,生父怕养不活,把她给了现在的养父。
    养父一直没有成家,但对敬道像亲生女儿一样疼爱,一直含辛茹苦供她上学,渐渐落下了一身疾病。大三寒假,陈敬道兴冲冲地推开家门,眼前的一幕让她又惊又怕:年迈的父亲正趴在潮湿的地上,朝水缸挪去,为的只是喝一口冰冷的生水。原来,由于长年辛苦劳累,父亲患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已经瘫痪在床。为了不影响敬道读书,父亲一直瞒着她。
    她扑上前一把抱住了父亲,哭着说:“爸,您病得这么厉害,为什么不告诉我呀!”她知道,父亲真的是爱自己,不想成为她的累赘。
    陈敬道决定带父上学!
    “不跟我去,我就退学!”倔强的她以“退学”相逼,才让父亲同意。大三的陈敬道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一边学习、一边打工,挣钱为父亲治病。陈敬道以超人的毅力和意志顺利完成了学业。
    毕业后,陈敬道再一次带上父亲出发了。
    这一次,她是带父资教。
    考虑到陈敬道的实际情况,学校特地给她父女俩安排了两间住房和一个厨房。工作之余,陈敬道在屋外的荒草地上开辟了一大块菜地,种上了萝卜、土豆、莴苣等日常蔬菜。每当疲惫时,推开窗户,看到绿油油的一片,她就会觉得畅快无比。她还不时送一些菜给住校的老师,与大家一起分享劳动成果。休息的时候,陈敬道搀着父亲散步的身影成了校园一景。一些老教师纷纷感慨:“这闺女,怎么这么孝顺呢?现在的年轻人,这样的可不多了……”
  
第二节 鹤舞云峰

    我们随着费宝莉来到了她所在的鹤峰县五里坪夹沙小学。一路上,峰回路转,穿云钻雾,往窗外看去,有时是浓阴蔽日的大树,有时是层层叠叠的田地,一派自然田园风光。
    费宝莉心情很好,在车上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来:“跋涉山岭,披荆斩棘草;攀越险要,断木作天桥。丛岭熊罴出没多,沿途鹿麂不见少。天低闷雷响,疑是巨虎啸;石裂枯藤绕,惊为蟒缠蛟。千年古树正当时,百岁苍苔未为老。攀峰十九道,道道在云霄;登天十九重,重重无飞鸟。登山堪比飞天难,鞋履安轻于鸿毛?半壶清水洗风尘,一枝竹杖量山高。上牛池,我自凌顶倚天笑;望寰宇,一览山河乾坤小……”
    我们连声惊叹:“好美的句子啊!”
    她又不好意思起来,说是教育厅的一位老师上次来鹤峰看望他们时写的,自己很喜欢,全部都能背下来。
    鹤峰,一个很美的名字,费宝莉在这里留下了一段美丽的青春。
    200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系的费宝莉生于富饶的江汉平原。刚到鹤峰的时候,她就主动跟教育局要求,到当地最偏僻、最需要教师的燕子乡朝阳小学去。
    朝阳小学是海拔1600米山腰上一所孤零零的村级小学。学校连校门都没有,全校一共只有6个班,所有学生加在一起才76人,因为地势险峻,交通不便,学生全部在校住读。学校的8位老师,既要教孩子们学习,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而费宝莉,是这所学校唯一的女老师。
    不放心女儿的妈妈打电话来询问情况。迟疑了片刻,费宝莉告诉妈妈:“学校很大、很美,校园里面还有山呢!”
    费宝莉就这样瞒着妈妈,在山区小学呆了下来。
    山区海拔较高,没几个月,白白净净的她,就晒得脸颊发红,再加上扎了个马尾辫,远远看去,人家还以为她就是当地的姑娘娃子呢。
    在朝阳小学,费宝莉做了几件让当地百姓大为称道的事情。2007年10月,她利用所学专业,通过网络,想方设法从浙江一家航模公司募集了47架飞机模型。当她在操场组装完飞机,放飞的一刹那,整个学校的76个孩子一起欢呼起来,整个山村沸腾了!在她的带动下,朝阳小学举办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全校小学生航模比赛。
    山里的孩子条件艰苦,经常就着腌菜拌饭吃,为了给孩子们增加营养,费宝莉在网上了解到有一家牛奶公司正在举办大型赠奶公益活动,她迅速为学校的孩子们提交了书面申请报告。没想到几个月后,公司真给她打来电话,告诉她,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全校学生每天都能喝上一瓶富含高蛋白的乳酸牛奶!
    牛奶送到的时候,费宝莉和老校长一起到山脚下,坐着拖拉机把牛奶运回学校。孩子们第一次从老师手里接过一盒盒牛奶,一小口一小口地啜饮着,有的甚至留了半盒奶,等着回家时让爸妈也尝一尝。
    2009年9月,县教育局将费宝莉调到五里坪夹沙小学担任校长。
    夹沙小学比朝阳小学海拔又高了100米,条件比朝阳小学也差些。学校有9名教师,但基本都是50岁以上的,还有一位已经退休了,又被学校聘了回来。
    因为办学条件差,好几次,县教育局都准备把学校撤并掉,如果这样,孩子们就要到很远的荞云小学去上学。在当地村民的强烈要求下,学校才没被撤掉。
    于是,每年开学前,家长们都到学校打听:“这学校还办吗?要不办了,我们孩子就只好转学了。”更有一次,一位家长碰到费宝莉说:“哎呀,学校还办啊,那我赶紧把孩子转回来。”
    费宝莉的到来,让孩子们特别爱上学。今年已经50多岁的郭老师说:“我们平时很少跟学生在一起玩,费老师来了以后,就不一样。我们经常看见她和学生在一起说说笑笑,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大山里的家长们打心眼里喜欢这位山外来的小姑娘。每到节假日,别的老师都回家了,只有费宝莉一人住在学校,家长们就争着请她到家里吃饭。
    那天,我们也跟着沾了点光,来到了一位她曾经家访过的、现在已升入初中的学生家中吃饭。见到外人来,学生腼腆得很,费宝莉让他笑一个,他就露出两个小虎牙,咬住下嘴唇,一咧嘴,算是笑了。
    那是我们吃得最香的一顿饭。青菜是地里刚刚摘的,咸肉是自家腌制的,就着香喷喷的米饭,每个人都吃了好几碗。
    出门的时候,天忽然下起雨来。大山里的雨润润的,像薄雾一样,在山间缠绕、变幻。费宝莉说:“我还是想当老师,即使不在这里了,到其他地方去我还要当老师。”
    离开的时候,费宝莉和那个学生一起打着伞,一路说着什么。孩子爸妈都穿着布鞋,踩着泥泞,一直送到村口。我们几次说不送了,不送了,但哪儿管用。我们都上了车,孩子妈妈还扒着车窗,跟费老师拉手。我们分明看到,她眼角湿润湿润的。
  
第三节 神农架行者

    鄂西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提起它,“原始、神秘、野人”等关键词就会第一时间浮现。
    范献龙,2004年7月毕业于PG电子麻将胡了平台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是湖北省第一批“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306名响应者之一,他的资教地就是神农架林区下谷坪中心学校(后更名为下谷坪民族中心学校)。与他同行的,还有来自武汉的刘小军、襄樊的黄强、河南淮阳的刘家富。
    2004年8月28日一大早,四人坐上林区教育局专门来接他们的专车,向下谷坪进发了。
    因为离正式上课还有一段时间,范献龙他们先对这里的教育状况摸了一下底。
    2004年秋,全乡中学生575人,小学生514人。中学生有510人在校住宿。学校住宿条件很差,寝室空间狭窄,一个铺上睡两个学生。房间小,人多东西杂,空气不流通,到处弥漫着咸菜的味道。学校用水不方便,有时得下河提水,没有开水时,学生们就直接喝生水。
    学生们大都离家很远。有个叫蒋圆的女学生说,她家住在大九湖,没有钱坐车到学校,只能自己步行,每次都要走上整整一天,好多次都走哭了。
    像蒋圆一样,步行回家的学生,还有很多。一方面是因为家里穷,另一方面是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这里大部分地方根本就没有公路,大九湖东溪片的很多学生,在节假日前后,通常是不吃早饭,就步行上学或回家,在山里爬坡下坎,走羊肠小道,早上四五点出发,晚上七八点到校,行走近十五个小时的山路,往往双脚发肿,用方言说,实在“奈不何”了,才想办法搭个车。
    这些情况和现状让范献龙内心深深震撼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真的无法想象学生们的苦!
    范献龙给自己定下了“三要事”:一是把带来的信息告诉同事、学生,让他们知道更多外面的事情;二是把在基层了解到的情况介绍出去,让社会关注贫困山区的教育;三是一定要把教学工作做好。
    开学后不久,范献龙就发现蒋圆特别沉默,很少见到她和别的同学交流,每天穿着一双打了补丁的胶鞋,特别扎眼。他主动和她谈心,蒋圆沉默了半天,含着眼泪说:“范老师,我家姊妹多,特别困难,好几次父母都不想让我继续上学了。我的鞋子是走破的,每天穿着破鞋子上学,我觉得好自卑,你不会像其他同学一样也看不起我吧?”
    晚上,范献龙把白天的谈话跟其他三位同伴说了,经过认真的讨论后,他们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每人拿出工资的一部分,设立“下谷坪中心学校资教生助学奖学金”。当学生生活费用、交通费用不足时,当学生有了较大进步时,利用奖学金进行资助或鼓励。
    此后将近6年的时间里,他们以各种形式发放了7000多元的奖品、奖金,帮助了1000余人次的学生。
    由于山高路远,地广人稀,不通公路,下谷坪的家长们很少到学校来,老师们也极少去家访。因为缺乏相互的沟通和了解,家长们对孩子学习、升学也是抱着“念得上是造化,念不上就回家种田或外出打工”的消极想法。
    针对这种情况,范献龙提出:开展家访,赢得家长的支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0月初,他们利用国庆假期进行了第一次家访。四个人选择了离校近40里路、海拔1200多米的板桥片区。临行前,下起了雨夹雪,他们揣着干粮,穿上了雨衣,带着手电筒。越往山上走,空气越稀薄,雨雪越大。满腿都是泥巴,提都提不动,头也越来越重。他们不得不隔一段时间就在原地休息一下,用树枝或石块刮一下脚底。途中有一段爆破区,不时有石头滚落,他们硬着头皮冲了过去,当看到不远处一棵碗口粗的树被滚落的石头砸断了,范献龙腿都软了,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4个多小时后,终于来到走访的第一家,推开漆黑的木门,坐在地上剥玉米的学生叫了一声“老师”,家长“腾”地一下子从凳子上弹了起来,用袖子使劲擦着板凳,激动地说:“看,这大风大雪的,老师们怎么会来?你们是望都望不来的客人,冻坏了吧,快来烤烤火……”
    6年来,范献龙他们家访了数百户,差不多走了1万里。通过家访,范献龙跟家长们取得了密切联系,更与其中不少人结为忘年交。在石磨村走访的时候,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党员紧紧握着他的手,动情地说:“年轻人,好样的,如果我像你这么年轻有文化,一定跟你一起干。你就是新时代的雷锋,希望你多保重。”
    后来,每到一村,只要听说下谷坪的老师来了,村民们不管有没有学生的,都会拥过来,热情地请他们到自家去作客。后来有媒体称范献龙他们为“大山行者”。
    此后,范献龙的名声越来越大,许多电视台找他做节目。许多人看到后,主动找到他,要求资助贫困学生。
    迄今为止,范献龙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以及自身的努力,与外界热心人士或企业联系,为学校争取到价值30余万元的物品和捐资,让品学兼优的山村孩子得到了扶助。
    2006年12月13日,在了解到他们的事迹后,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宣布,设立“范献龙助学基金”,启动资金100万元,专门资助林区那些贫苦的孩子上学。同时安排专线车,对偏远学生进行定点接送。
    2007年8月31日,鉴于范献龙的突出表现,经教育部批准,他作为最年轻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在PG电子麻将胡了平台海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此后不久,范献龙被湖北省教育厅选送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一年,攻读教育硕士学位。
    从2008年学成归国至今,范献龙继续在神农架林区下谷坪民族中心学校任教。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早在2004年范献龙报名参加资教的时候,他就把自己在武汉市的户口迁移到了神农架林区。他说:“林区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着自己的家乡。”
  
第四节 刹那芳华

    这是一次特别的采访,采访对象是恩施市熊家岩中学八年级一班的孩子们。他们曾经有个漂亮的音乐老师叫黄婷。
    一提起黄老师,这些孩子都哭成了一片。
    黄婷,2008年7月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音乐教育学专业,同年来到恩施市白杨坪乡熊家岩中学任教。
    黄婷是独生女,家住恩施市龙凤坝镇,父母在镇上经营着一个粮油小店。她弹得一手好钢琴,尤其擅长古筝。让女儿走出大山,是父母的夙愿,但黄婷却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
    “我是大山里的孩子,我深知大山孩子的需要,我选择回到家乡,帮助孩子们实现他们的梦想。”她在日记里这样说。
    原先,熊家岩中学的音乐课就是教着唱唱几支老歌。黄婷来后,农村孩子的童年从单一色变成了多元色。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黄婷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音乐的种子在每一个孩子心中发芽,让歌声和欢笑伴随学生的成长。
    为了让学生们领略到传统音乐的魅力,黄婷自费购买了一架古筝。每到课间,她都会为学生们弹奏,清越激昂的铮音,如天籁回旋在校园上空。不知不觉中,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感悟到了生命的美。
    作为全乡唯一的一名音乐教师,黄婷还主动组织起学校所有的文艺活动。从小合唱到情景剧,从班级活动到元旦晚会,每一次活动,她都认真挑选“演员”,精心编排动作,考虑每一个细节。她还经常请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帮忙出主意,让晚会更加精彩。
    去年的元旦晚会,黄婷准备排一个摆手舞的节目。摆手舞是土家族的民间舞蹈,有的学生听了,说:“唉呀,这个舞好土的,在台上能好看吗?”黄婷笑着说:“越土才越好呢,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传统舞蹈,不会跳本民族的舞蹈,又怎能体会出民族情感呢?”
    受条件限制,元旦晚会只能露天举行,腊月的山里格外寒冷,但看到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孩子们跳起摆手舞的时候,家长们都惊讶得很:“看了一辈子摆手舞,没见过今天这么好看的,哈格咂(恩施方言,“不得了”的意思)!”长达两个小时的晚会,没有一个观众中途离开。

    2009年9月13日,是熊家岩中学全体师生最为悲痛的日子。那天中午,吃完午饭的黄婷早早收拾好行装,准备提前去学校。临走前,她还用力抱了妈妈一下,说:“妈,从这学期开始,我还要带3个班的地理课,得提前返校备课。这学期我要好好干,工作要争取得优呢!”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就在黄婷快要抵达校门时,不幸发生了车祸。带着对学生的眷恋,黄婷永远离开了大家。
    学生黄静说,老师出事那天是星期天,她跟妈妈正要吃午饭,接到了学校老师打来的电话,知道黄老师没了,她丢下筷子,趴在妈妈怀里,两个人抱头痛哭。这个看起来羞涩的小女孩,哽咽着、断断续续对我们说:想黄老师的时候,我就去她QQ空间里看看她……
    班长肖润告诉我们,黄老师非常漂亮,喜欢穿粉红色的裙子。她爱笑,讲话也很温柔。肖润说,黄老师的办公室就在进楼梯的左手第一间,每次经过,我都觉得她还在那里,还会冷不丁地叫我一声,变戏法一样地塞给我糖、萨琪玛、蛋黄派,反正全都是些好吃的,可是现在,黄老师再也不会叫一声我的名字了。
    肖润带着哭腔的话还没有说完,本来已经不哭的孩子们又开始哭了起来。
    肖润还告诉我们,每当她想念黄老师时,每当她考了好成绩时,每当她不开心时,就会把想对黄老师说的话,写在纸上,然后悄悄找一个地方烧掉,她相信黄老师一定能够看得到。
    采访结束的时候,文艺委员李春娇同学说,我们给你们唱首歌吧!是黄老师教我们的:
    推开窗/看见星星/依然守在夜空中/心中不免多了些暖暖的感动/一闪一闪的光/努力把黑夜点亮/气氛如此安详
    你在我的生命中/是那最闪亮的星/一直在无声夜空/守护着我们的梦/这世界那么大/我的爱只想要你懂/陪伴我无尽旅程……
  看着孩子们稚嫩悲痛的表情,听着孩子们忧伤动人的歌声,我们的泪终于忍不住落了下来。
  我们无法看到穿粉红色裙子的黄婷,只看到黑白照片上的她依然那么美丽;我们无法欣赏到黄婷动听的歌声,只听见孩子们的哭声是那么痛彻心扉。
  同事赖老师说,黄老师这个人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特别受学生欢迎。她平时总爱掏钱给学生买些零食。学生们不怕她,有时候看见她提着零食过来,也敢大着胆子拦着她“哄抢”,她作势大喊着“抓贼”,于是师生就笑成一片。她不是惯他们去吃零食,而是觉得农村孩子不容易,家里穷,平时哪里能吃上零食?
  于彩林老师和黄婷在学校里住一个屋,两人很要好,经常一起做饭吃。她们做饭也简单,旧桌子上支个煤气灶,就是厨房了。于彩林说,黄婷最拿手的菜是干锅茶树菇、腊肉火锅。有时早上起来晚,发现她已经把早饭都做好了,勤快得很。于老师特别难以接受,活泼开朗的黄婷,整天乐呵呵的黄婷,怎么突然就走了。
  同事们在黄婷的日记本上发现这样的话:“生如夏花,也许我没有夏花的美丽,但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净土,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纯洁的心灵,我要让歌声响彻这山涧,让音乐与乡村孩子们一生同行!我相信,我能行!”
  黄婷走后,这所山村学校很长时间里再也听不到琴声,再也没有了歌声。年轻的黄婷,将青春的微笑永远定格在大山深处,定格在24岁的美好年华里。
  
七 命运交响诗

第一节 拯救“山百合”

  在湖北采访的时候,我们听到很多年轻教师不约而同提起了詹维的名字。
  詹维,来自蕲春县白水村,从小家庭贫困,村里人说,几乎没见他小的时候穿过鞋。就是这样一个家庭负担极重的孩子,本有机会在大城市工作,却毅然选择来到嘉鱼县农村任教,且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
  正当美好的生活向詹维招手时,命运给了他最沉重的一击:2008年12月27日,他突然腹痛难忍,满头大汗,整整一天,就蜷缩在床上,一动也不能动,被人连夜送到湖北省人民医院。
  诊断很快出来了:重症肝炎!以往艰难的生活,在詹维身上埋下了病魔的种子,今天爆发了。
  这些年轻的老师们行动起来了。在他们自己创办的资教中国网站上,第二天就发出抢救詹维的呼吁,开展了一场网络大捐助。
  他们还给陈安丽厅长写了一封信,向她求助。陈安丽立即派人送去慰问金,对詹维进行救助。
  但詹维走得太快了。2009年1月9日午夜,与病魔抗争了14天后,詹维还是离开了人间。
  一接到詹维去世的消息,陈安丽立即从武汉赶到100多公里外的詹维家。
  詹维的好友、也在农村任教的何欢对陈安丽说:“詹维曾对我讲过,好羡慕您去参加一名资教生的婚礼。他说,如果找到女朋友,真希望结婚的那一天,也能把您请来……”其言在耳,斯人已逝。陈安丽和所有在场的资教生落下了眼泪,为着詹维短暂的青春。
  这些年轻教师是一家人。尽管詹维走了,但在每年4月的巡回报告会和7月的岗前培训,往届的教师都会和师弟师妹们一起怀念这位让人心痛的大师兄。他们形成了一个传统,每年都自发地为詹维捐款,在蕲春任教的青年教师每年都轮流去白水村看望詹维的父母。
  10个月后,在那个发明“拼音分裂记法”的程婧身上,又进行了一场爱心大接力。
  2009年10月15日,程婧觉得有点感冒,就去医院输液。没想到,第二天病情急剧恶化,全身浮肿。再去复查,竟然是“慢性肾功能衰竭”。
  突然降临的噩耗将这个26岁的女孩击懵了!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她只在恩施市三岔乡初级中学教了一年,她对教学教法的领悟才刚刚上路,她还立志要像“山百合”一样在大山之中绽放……
  残酷的病讯让人猝不及防!
  短短一个月时间,程婧病情不断恶化,身上出现了尿毒症症状: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无法入睡。程婧不得不到医院做颈部插管手术,通过每周一次的透析来延缓生命。
  尽管如此,程婧依然没有离开讲台。
  每次在市医院透析完,她第一件事就是来到教室,微笑着对学生们说:“看,老师今天还能给你们上课!明天我还想来……”这样的场景,令学生们一次次含泪听课。
  治疗尿毒症所需的巨额医药费,几乎让程婧望而却步。她的父亲本身就患有肠癌,母亲常年在家务农,妹妹正在上大学,家里早已是债台高筑。
  一场拯救“山百合”程婧的行动全面拉开——
  最先行动的是三岔中学的师生们。2010年3月22日,全校师生在操场上举行了为程婧筹集医药费的爱心行动。806班,2076元;805班,2070元……这些家境并不宽裕的孩子们,含着泪水捐出了自己一周甚至一个月的生活费……
  恩施市教育局、教育工会向全县教育系统发出了捐款倡议。全市所有的学校都迅速开展了募捐活动,连市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抱来了自己的存钱罐。
  社会各界也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捐赠。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恩施市文明委专门组织了一场广场募捐,现场群众捐款达20万元。
  全省的资教教师也行动起来了,他们自发地发起“拯救战友”的募捐倡议,你100,我300,他500……战友们的爱心从全省各个角落向程婧汇拢……
  湖北省教育厅的温暖也传递过来了,厅领导亲自打电话询问病情,鼓励程婧要勇敢乐观,并派人前往恩施探望。
  2010年7月下旬,全省新一届4000多名赴农村任教的青年教师在湖北经济学院进行岗前培训。听了程婧的感人事迹,这些还未到岗的“农村新兵”肃然起敬,他们自发举行了一场大型募捐。
  4月份,在三岔乡初级中学,我们见到了刚做完透析回来的程婧。她穿着一件天蓝色的外套,衬得脸色愈发苍白。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本来是想好好教书的,可是这个病,我真惭愧……等我的病好了,我一定要把耽误的时间一天一天如数补回来。”
  校长告诉我们,程婧只能靠换肾来挽救生命,社会各界给她的捐款已够支付手术费用,现在,她正在耐心地等待合适的肾源……

第二节 生个女儿叫“资教”

  我们到达黄冈一所农村中学的那天,天有些阴。采访结束的时候,一位女教师忽然哭了。她拿出一只手链,那是原来的男朋友送给她的,上面还刻着他俩的名字。
  她说,他们的感情现在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因为两个人选择到了不同的县市,见一次面要转四趟车,折腾上十个小时。聚少离多的感情,不可预知的前途,这段患难中产生的爱情,最终不知会走向何方。
  当年誓将资教进行到底的小女生,是否还能将爱情进行到底呢?这是年近30的她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青春啊,离开了爱情,还能叫美丽的青春吗?不得不承认,如同春天的花朵渴望雨水的滋润一样,这些正处在青春年华的年轻教师,也需要爱情的浇灌。但到了广袤的农村,到了他们所不熟悉的农村,爱情的花朵能适时开放吗?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有一位大学毕业到农村任教的老师,和当地一位姑娘恋爱结婚了。但这位姑娘没怎么念过书,原来在外面打工,结婚生子以后就呆在家里。由于没有事情做,渐渐地和当地的妇女一起玩牌,有时连小孩也不顾。由于志趣、性格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两人的矛盾越来越深,直至不可调和,他们的情感之路,充满了未知数。
  在“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实施之初,这些年轻教师的爱情、婚姻也是政策制定者所担心的问题。其实,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这点上,湖北省教育厅和地方教育局早已有了“默契”,为了让他们能尽快适应农村生活,一所学校尽量安排两名或两名以上的资教教师,性别上考虑男女平衡,如果本来是恋人关系,则尽可能安排在同一个乡镇或同一所学校。
  爱情,有苦涩,但更多的是甜蜜。张林两口子相敬如宾,生活比蜜还甜;纪秀丽和岳勇相亲相爱,共同还清了大学几万元的助学贷款……
  你看,在2006年8月,30多名农村青年教师一起,应邀参加由中央电视台和教育部共同举办的大型教师节特别节目——《奠基中国》。教育部领导在晚会上亲自为三对青年教师新人举办集体婚礼。
  其中一对新人就是柯文平和胡宝钗。
  那还是2005年8月,已经在大学就谈上恋爱的柯文平和胡宝钗,双双被阳新县教育局录取。教育局把他们俩分到了同一所学校——浮屠镇宏卿中学。
  到学校的第二天,教学任务分配下来了:柯文平教一个班的语文、两个班的音乐,胡宝钗教一个班的数学,同时两人各教三个班的生物,还各任一个班的班主任。
  柯文平在大学期间,曾多次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连续四次获得校级奖学金。他和胡宝钗两人是高中同学,正因为他在大学期间的良好表现,才获得了这位漂亮、好强的老同学的芳心。
  现在两个人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柯文平和女友来了个“约定”:对内互相帮助,共学互比;对外谦虚谨慎,勤于钻研。
  接下来的时间,他们俩马不停蹄地忙于听课、评课、备课、讲公开课,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最多一个星期,柯文平听了18节课,只要没有他的课,他就钻到别的老师班上去取经。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柯文平又自费在学校开通了互联网,首次尝试用多媒体教学。
  在业务上,这对情侣档开始了无声的竞赛。
  胡宝钗住南楼,柯文平住北楼。每天晚上,只要看到胡宝钗的窗户还亮着灯,柯文平就不敢睡觉,赶紧接着看书、备课。
  一天上午,柯文平看到一群学生围着胡宝钗,正在一棵树下听她讲着什么。他走近一看,发现那棵树被挂上了小牌子,上面还用双名法详细标注着植物名称和属性。满校园一转,所有的植物品种都被挂上了牌子。一问,才知道这是胡宝钗一个星期悄悄劳动的成果。
  在教学上,两个人互相比赛,但在生活上,两个人却是互相体贴,互相照顾。柯文平和胡宝钗在学校旁开了一块菜园子,还喂了几只鸡。宝钗学会了做各种菜式,经常会请一些家境特别困难的学生来家里加餐。哪个学生的衣服破了,拉链坏了,她亲自给缝补。柯文平也会主动去打理菜园,浇水除虫,俨然行家。平时,他像个大哥哥一般,带学生打球、谈心。
  “柯文平,以前看你傻乎乎的,现在看你怎么越来越可爱了?”一天,胡宝钗笑着对正在菜园里搭丝瓜架子的柯文平说。
  “这就对了嘛!这么可爱的人,值不值得你嫁呀?”柯文平得意地做起鬼脸……
  一切水到渠成。柯文平和胡宝钗在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令他们惊喜的是,婚礼上来了很多意料之外的客人。
  一大早,屋外站满了闻讯赶来的家长和学生。学生们将自制的各种各样的贺卡、风铃等小礼品摆满了一桌。一位女家长将一个用红手帕系着的装有红枣、花生、桂圆、荔枝等四样物品的“喜包”塞进新床的枕头下,说:“胡老师,这是‘早生贵子’,你们对伢们太好了。我们巴望着你们早生贵子,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不要走了啊。”“娘家”省教育厅也送来了新婚贺礼——蚕丝被和电磁炉。
  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到了2007年7月29日,胡宝钗在阳新县妇儿医院顺利产下一名女婴。熟悉的老师们纷纷送去祝福,他们一致提议给这第一个资教宝宝起名——柯资教。
  
八 光明行

第一节 告别“楼堡”

  在湖北的二十多天中,有一次采访经历让人格外难忘。那是在麻城市黄土岗中学,我们和学校的年轻教师一起爬山,一起做饭,一起聊天。当天是周末,我们就在他们的宿舍里安顿下来。
  他们住的宿舍是四层的楼房,楼前是一个小池塘,楼后面是大片大片的菜地。那时,正值芳菲四月,地里的油菜花开了,无边无际地绚烂着,在暮色中如同一幅淡淡的水彩画。
  李凌、程霞、黄明芳、李荧荧、钟镇威,还有张林夫妇,拉着我们到他们的宿舍一个一个地参观。单身的,就住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带厨卫的单间;结了婚的,就住更大的一室一厅的套间。
  在张林的房间里,还能感受到浓浓的喜气:大红的双喜字帖在卧室的门上,墙上贴着学生们自己制作的一张张小卡片,溢满了温馨和祝福。
  那晚,我们和这群年轻人围坐在一起,喝着白开水,吃着小吃,听他们开起了“忆苦思甜”会。几年前,他们来的时候,学校连个像样的住处都没有,最苦的时候,是三个人一张床,挤在平房里。那平房连着村民的菜地,时不时有些“活物”会爬进来。有一次,一个女教师正准备休息,发现一只蜈蚣早已趴在床上“睡觉”。他们做饭的时候,还会有小虫子从房梁上掉下来,给他们加加“荤”。
  女教师住得算不错了,一些男教师则住在楼梯间往外突出的一个小空间里,他们称之为“楼堡”。夏天,毒辣的太阳晒得那里像个蒸笼,根本呆不了人。一旦下雨,屋里就成灾了,只能摆满了盆盆罐罐去接水。
  当房间连书桌都摆不下的时候,心在何处安放?大学毕业到农村任教的年轻人能不能在农村呆下来,居住条件是很重要的因素。湖北省教育厅把这项工作列上议事日程。
  2007年,该省启动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试点工作,当年省财政安排2000万元,在全省12个县市进行试点,2008年又安排2500万元,将试点范围扩大到35个县市。
  通山、麻城、蕲春、巴东……一栋栋周转房矗立起来。两年多来,省级财政安排的4500万元专项资金,共拉动各方投资近6亿元,全省共新建和改造教师周转房6062套,新建教师产权房4094套,解决了1.4万余名教师的住房困难。
  
第二节 “他们是农村教育的宝贝”

  住房之外,编制是影响这些年轻教师到底能不能留下来的制度门槛。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关于编制的“悲情故事”:一对资教生恋人,都要结婚了,但服务期满后参加当地入编考试,女方考上了,男方没有考上。婚事一下子悬在了那里。在农村,一个没有编制的外来人员,还能做些什么?于是,他想过到邻县去考编,但从来没有在那里任教过,上千人去争100来个岗位,考编哪儿有这么容易?
  所以,很多年轻教师面临着三年后何去何从的问题。他们想留,留不下来,到外面考公务员和事业编,又因为在农村呆了3年,年龄很容易超过限制。
  当然,面临这些问题的只是少部分县市。更多的地方教育部门,是想尽办法来留住他们。
  蕲春县教育局的人事科长,一直以来负责农村年轻教师工作。在他看来,这些城里来的大学生愿意留下来,是农村教育的一大幸事。“设身处地想一想,这些孩子不容易,我们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啊!”所以,蕲春每年新进教师指标,都优先满足这些来农村任教的大学生们的需求。只要他们愿意留下,经过考核合格,就可以留下来。
  阳新县也是如此。对待这些年轻人,县教育局局长态度鲜明:“阳新是个贫困县,教育要实现跨越发展,就要靠他们。他们是农村教育的宝贝!”为了给他们争编制,他不惜瞪大眼睛,跟其他部门拍桌子:“如果他们留不下来,农村教育上不去,你负责?”
  在争取留下更多大学生的同时,这位局长也鼓励他们往外考。他说:“如果他们能考出去,相信也会为阳新的教育作贡献。”事实证明,在过去几年里,在阳新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有6位当上了当地的副乡镇长,有几位还考到市里有关部门。毫无疑问,他们都将是阳新教育发展的有力支持者。
  近日,从湖北省教育厅传来消息,湖北省人民政府已发文,明确提出:今后,各地义务教育学校新进教师,主要从服务期满的资教生(特岗教师)和免费师范毕业生中招聘录用。经人事部门同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可将服务期满的资教生(特岗教师),直接考核聘用到义务教育教师岗位。
  为了这一批青年教师,湖北省教育厅真可谓呕心沥血。当年,为了将他们的专业与各地的岗位对接,省教育厅领导和有关处室工作人员一天要打几百个电话,最大限度地确保选择双方都满意。到农村去调研,他们都会主动提出去看望当地的资教生。为了给服务期满的资教生争取更广阔的发展天地,湖北省教育厅还主动联系国家汉办等部门,为服务期满的资教生争取到前往国外孔子学院任教的机会,通过遴选考试,促成一批资教教师在美国、保加利亚、墨西哥等国家开始了新“资教”,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
  ……
  三年经历,终生财富。
  这财富,不仅仅珍藏在这些年轻教师心间,也留给了农村教育。  
  麻城市黄土岗镇的镇长说了这样一句话:“他们是农村教育的一股清风,希望这阵风吹得更猛烈一些!”

九 尾声
  
  春天,山花烂漫的时刻,我们还在湖北各地辗转。
  秋天,硕果飘香的时节,这篇稿件将见诸报端。
  期间,我们又不断听到好消息:陈敬道的宝宝诞生了,费宝莉即将攻读教育硕士,马玉辉要到北京来录节目……
  每每听到这些熟悉的名字,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如雨后的花骨朵一般,慢慢润开,浮现在眼前。
  还有更多的面孔:王军波、吴天亮、李利琴、向伶俐、刘章燕、萨出娜、汤常丽……他们的故事一样精彩,他们的世界一样动人。我们一样能感受到他们的欢笑,他们的幸福。
  心心相通,洋溢温暖,这正是他们带来的感动。
  今年8月,湖北省新一批年轻教师岗前培训如期举行。曾经的2004届资教生、如今的大冶市市委党校副校长叶森,请假来到培训班,担任新学员的辅导员。一幕让人惊喜的场面出现了,叶森发现,当年自己所教班上的6名学生,竟然出现在新任教师行列。
  这6名大学毕业生将在恩施、大冶和咸安,开始他们的农村教师历程。他们说,当年,叶老师来了,他让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我们很感激他!所以,高考时,我们不约而同报考了师范院校;毕业时,又相约参加资教队伍。
  当曾经的师生相拥在一起合影留念时,人们感受到了快乐,也看到了希望。
  薪火相传,弦歌不绝,这正是他们拥有的力量。
  他们,湖北的农村年轻教师群体,如同春日烂漫的樱花一般,只有一朵的时候,你或许还发觉不出它的美;但一旦连成一片,那种美,惊艳绝伦,无以言说。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