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PG电子麻将胡了平台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黄土坡(今我校首义校区)与辛亥革命

来源:老干处发布时间:2010-05-13 字体:

 

毛磊

    清末时,我校首义校区是清军新军的驻地,该地因为有一个由北(较低)向南(较高)的,故称黄土坡。至今首义校区由文津楼(地势较低),向南的专家楼(较高)就是黄土坡的遗迹,1904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将湖北常备军扩充为两个镇(相当于师),第一镇由张彪任统领,第二镇由后来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任统领。由于清政府不愿让张之洞拥有过大的兵力,第二镇的实际兵员远没有达到镇的编制,1906年遂改第二镇为暂编第21混成协。辛亥革命前夕,第21混成协司令部设在黄土坡,其下辖的第41标(相当于团)也驻扎于此。此外,第八镇兵队十六协司令部及下辖的第31标也驻此地。按驻军方位此地也称为左旗。这两个标在辛亥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创造武昌起义时机上的作用

    任何革命起义必须条件成熟,特别是有一个良好的时机。辛亥首义为什么能于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爆发,就是因为此时的武汉具备了起义的条件,尤其是有一个良好的时机。其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清政府1911年把31标与41标等清军调离武昌去四川。其目的有两个:一是由端方率清军入四川镇压四川的保路运动。7月20日,端方率第31标第二营、32标第二、三营入川,行至川东地区而不敢冒然前进,9月7日“成都血案”发生,9日,保路同志军围攻成都,瑞徵急调41标第一营赶赴宜昌待命。还将31标与41标的部队调往岳州、襄阳、郧阳等地。其目的一是要镇压四川的革命运动。另一个目的就是“调虎离山”,以削弱武汉的革命力量。这种作法虽然削弱了武汉的革命力量,但是有战斗力的新军离开了武汉,同样也削弱了清廷的军事力量,在这种形势下,革命党人的紧迫感也很快加强,武汉当时是人心惶惶,军心不稳。9月14日,共进会和文学社集会于黄土坡的雄楚楼,孙武表示:要向敌人进攻了,要详加讨论,订出万全之策。刘复基则提议:文学社与共进会的名义一律暂且不用,均以武昌革命党人身份与清廷拼个死活。总之,此时是一个“大好时机”。革命党人的热血已沸腾了!可说是箭在弦上,加上南方各省的革命形势已很好。如黄兴在上海就计划于10月底南方十一个省同时起义。虽说黄兴远在上海对武汉形势还了解不透,但南方十一个省革命形势的成熟,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31标与41标调离武汉后的形势也是造成起义时机的条件之一。

(二)31标与41标出身的刘复基等人为武昌起义壮烈牺牲

141标出身的刘复基等人的重大贡献

    矗立在阅马场的“彭刘杨三烈士塑像”之一的刘复基就是41标中革命党的领导人。武昌区的彭刘杨路也是由于刘复基为辛亥革命牺牲而被命为的。刘复基早年跟随宋教仁参加反清运动,多次参加起义,1905年流亡日本时参加同盟会。1908年到武汉为了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随即参加到41标当兵。在军中从事秘密活动,特别是成立振武学社。1911年1月,振武学社改名为文学社,刘复基选为评议部长。众所周知,文学社在武昌辛亥起义中发挥了具体的领导作用。文学社在41标和31标中发展了很多会员,成为起义军的骨干力量。刘复基本人在领导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是,一不计个人名利、以革命利益为重,力主文学社与共进会团结合作,以统一革命指挥力量。如果当时各革命团体各自为政,要想取得武昌起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这个贡献是很大的。二是刘复基制定了起义计划。1911年9月24日,在武昌胭脂巷11号举行有70多人参加的成立起义领导机构制定起义计划的重要会议上,刘复基提出了“人事安排”和“起义计划”的详细计划。经过热烈的讨论,会议通过了这两个文件。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决定武昌起义成功的蓝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上的重要文献。在“人事安排”中规定:成立湖北革命军总指挥部。蒋翊武为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刘复基不计名位,自任“常驻指挥部军事筹备员”。计划还规定:现任各标、营、队的革命党人代表均参与军事筹备会议,蔡济民为总参议,刘复基等为参议。在政治方面,设立政治筹备处,以刘公为总理,刘复基、居正等为常驻政治筹备员。“起义计划”中规定:10月6日为起义日(因故临时改为10月10日):以21混成旅李鹏升在草湖门外塘角纵火为号,由工程营熊秉坤率队占领楚望台,徐万年率南湖炮队由中和门进城到蛇山炮击敌重要目标,其他各部队配合作战等等。这个计划为胜利奠定了基础。不管起义形势瞬息万变,起义时间改为10月10日,而且消息传送很困难,但是整个起义仍能一致动作,完成任务,就是因为有了这个计划为基础。

231标出身的刘文升等人的贡献!

    刘文升在31标参加革命党后,在军中进行很艰苦的工作,他先后介绍炮队徐万年、吴有才、30标姚志明、高学志及31标的程聚奎、黄登科、姚绍基、王汉三、陈荣华、吴从周、周大克、高观胜、周行超、胡忠良、刘全奎、谭顺清、郭宏勋等加入革命党、为新军革命化作出了贡献。

    陈宝善是31标中共进会的重要成员,入川后约本标同志为光复川东许多县份作出贡献,特别是在多次战斗中参加敌死队,屡立战功。

(三)31标与41标留守部队在武昌首义中的作用

    尽管31标与41标的重要部分已调离武昌,但两个标的留守人员约500余人都在武昌首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熊秉坤在工程营(现湖北总工会内)打响第一枪,枪声传到黄土坡后,31标与41标的军人们按计划立即行动。开始时虽然受到黎元洪的控制,但他毕竟已无回天之力。500余革命军如猛虎下山,立即冲向长街(今武昌解放路)协助友军攻打督署。在31标的掩护下,南湖炮队才得以布置在蛇山上。特别应指出的是31标与42标合力攻占了清廷在湖北的要害机关官钱局、善后局和电报局。切断了敌人的通讯联系和财力支撑。

    这里还应突出介绍的是41标的一位烈士王世龙。他的英勇献身,对武昌起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10月10日当晚天色漆黑,蛇山上的大炮打向湖广总督署的命中率很低。威力发挥不出来,革命军的三路进攻均遭到敌军的顽强抵抗,革命军伤亡很大两次进攻都未能打下督署。炮队提出,应放火照明,以署前旗杆为目标,集中轰击督署,因为湖广总督署是敌人的心脏地区和神经中枢,因而能否在当晚解决战斗,打下督署就成为关键。在这关键的时刻,41标正兵王世龙和工程营正兵纪鸿钧勇敢地站出来在督署前旗杆附近,一手持枪射击,一手提起油桶,把附近的乾记衣庄泼油纵火,把督署前后照得通明。目标明确后,蛇山、楚望台与中和门上的大炮,顿时齐轰督署,百发百中。敌军乱了阵脚,革命军三路人马立即发动了第三次进攻。

    清军中最顽固的是教炼队。当革命军在大炮的支援下攻入督署时。教炼队仍退守督署大堂,凭借数挺机关枪作最后抵抗。战斗十分激烈。又是在这关键时刻,王世龙等人配合熊秉坤等人的冲锋,一马当先,不顾机关枪发出的火龙,冲上大堂纵火。此时,王世龙壮烈牺牲,但大堂发火后,教炼队却迅速土崩瓦解。革命军遂全部占领了督署。31标彭华封烈士冲锋在前也英勇牺牲。

    此时,天已大亮,革命军完全占领了武昌城。武昌起义胜利了!41标的王世龙烈士却离开了我们,他未能看到辛亥革命胜利的光芒,这是在我校首义校区这块土地上培养出来的辛亥英雄!

(四)黄土坡上的勇士们在阳夏战斗中屡立战功

    武昌起义的胜利,打破了爱新觉罗家族的美梦,他们像丧家之犬,疯狂的咆哮,用尽一切手段要把革命的烈火扑灭下去。立即调派大批军队南下汉口镇压革命,因而汉口、汉阳之战就不可避免。史称为阳夏(汉口)之战。在这个战斗中,31标与41标的烈士们又立了战功。

     武昌光复后,湖北军政府把起义军组编成为五个协,以原41标留守部队为基础,组建成第三协,由成炳荣为统领。驻防青山一带,以防止敌军从武汉东侧渡江。第三协同心协力,坚守阵地,使清军未能由此渡江。拱卫了武昌根据地。

    为配合汉阳战斗,11月24日、湖北军政府命令由41标改编的第三协及新加入革命行列的海容、海琛两大军舰掩护,由青山渡江至汉口夜袭敌要地三道桥。虽重创敌军,但因协统成炳荣酗酒误事,未获成功。翌日,军政府派荣作栋督战。又渡江袭击三道桥。战士们奋力作战,击中敌军火车五辆,全部炸毁。战斗十分激烈,革命军牺牲300余人。是役虽未能完全达到目的,但却配合了汉阳的战斗。

    第31与41标留守部队参加阳夏战斗中牺牲的人员我已经查明的有熊世藩,第41标正兵、共进会员。起义时因劝辎重八营菅带萧安国反正时,被萧杀害于汉口刘家庙。段太运,第41标正兵。1911年10月10日晚进攻湖广总督署时受伤致死。辛亥老人张难先在其研究辛亥革命专著《湖北革命知之录》中写道:“有此万余人之头颅,支持武昌根据地两个月,使各省胆气雄壮,次弟反正”,从而推翻了“二百六十八年”的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则此万余名英雄之功绩”。当然有学者认为张难先老人的这个数字不准确。辛亥首义中牺牲的只有几千人。这是可以争论的学术问题。但最使人遗憾的就是至今仍没有把这几千英雄的名字弄清楚。张难先当时也无奈写了《无名英雄传》。由于近百年来的各方面的努力,大约有数百名烈士的名字弄清楚了(《见《武汉市志》人物志》)。由于中国近代以来落后,对统计工作不重视,对档案工作也不重视,因而武昌辛亥首义中究竟牺牲多少人,每位烈士的情况如何?缺乏记载是可以理解的。但只要努力,通过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活动,像搞全国人口普查那样下功夫再作一次努力,可能会找到更多辛亥烈士的情况。

(五)31标与41标为川鄂一些县的光复作出了重大贡献

    两标的指战员虽被调往鄂西与川东。但他们却把革命的火种播向各方,为当地的革命胜利作出了贡献。

1)四川资州起义中的31

    为镇压四川人民的保路运动,清廷派端方率31标及22标入川。1911年11月13日,端方率部到达四川资州。端方此时已被清廷任命为四川总督。鄂军中的革命党人认为起义时机已成熟。第31标一营督队陈镇藩于11月22日约各营代表赴城外开会,到会代表20多人。会上,陈镇藩公开自己的身份是同盟会员。与会代表也各表自己的身份。会议决定:即日在资州起义,先杀端方,再回湖北。会后立即行动。当晚深夜,革命士兵任永森、卢保清等数十人武装集会,跑步到端方行辕。守卫士兵是革命党人杨毓林等人,正好作内应。一声吆喝,突袭端方卧室,将端方兄弟二人挟持到天上宫。士兵卢保清手持大刀,将端方拖到院子中阶石上,连砍十几刀,结束了这位显赫一时的清廷封彊大吏的生命。接着又将其弟端锦杀死。31标一营革命党人首领陈镇藩与四川新军统制朱居澜等联合,取得了资州起义的胜利,为四川全省起义成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宜昌荆沙光复中的41

    武昌起义胜利消息传到宜昌后,第41标和32标中的革命党人代表唐栖支、关克威、邓金标、欧阳超、胡玉龙、杨柱臣等人与当地的革命党人严绍良、张经武、唐人瑞等在宜昌东山寺秘密集会,决定立即响应起义。按照计划10月18日凌晨,唐栖支密派41标左队配置于荆宜道行台(即当地清政府首脑机关),后队一排配置在府署附近,并在各城门要塞派兵把守。32标的沈岳乔也按计划作了布置。经过周密的工作,清朝官吏在兵临城下的形势下宣布投降,宜昌光复。19日晨,宜昌各界一致公推唐栖支为当地领导人。唐栖支不辜负鄂西人民的重托,派人到恩施、枝江等地运动当地官员反正,均发生了积极作用。41标的官兵为辛亥革命在鄂西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唐栖支担任宜昌起义军司令官后,对于荆沙的光复极为重视。因为荆沙距汉阳较近,清军猛攻汉阳,如荆沙为清军占据,对汉阳战斗不利、对武昌根据地的巩固也关系重大。因而唐栖支抓紧组建军队,在41标的基础上扩军备战。正当汉阳战局危急之际,唐栖支于11月19日下达命令向荆沙外围进攻。11月26日兵临荆州城下,但是,清军顽强抵抗,战斗极为激烈。原41标的勇士人们又有数十人死伤。以41标为基础的革命军兵力不到2000人,而清军为5000人。可以说41标完全靠革命意志与敌人作战。11月27日汉阳沦陷,荆沙敌势高涨,唐栖支及其率领的革命军面临很大的考验。因为敌死守荆州城,时间愈久,对革命军愈不利。在此急难时刻,1911年12月9日,革命军发起对荆州城的总攻击。在革命军以一当十和以十当百的拼死进攻下,城内清军已丧失斗志,敌荆州将领眹魁、都统松鹤已感到末日来临,只得致函比利时传教士田国庆、马修德等向革命军投降。12月16日,革命军浩浩荡荡开进荆州。18日唐栖支从宜昌到荆州,受到荆沙人民的热烈欢迎。荆沙的光复对巩固武昌革命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在黄土坡上培育出的唐栖支的一大功绩,是这片热土的光荣!

    除上述以外,如31标的周亚烈对于安陆、襄阳、郧县等地的光复也作出了贡献。41标的贾达孚对于长沙的光复也作出了贡献。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