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PG电子麻将胡了平台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汪会宝:一个平凡的筑梦者

来源:发布时间:2009-04-25 字体:

    (记者 林静静 钟鹏鹏) 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相继折冠的是个怎样的人?被人民大学和厦门大学录取的是个怎样的人?怎样的家庭环境养育了这样一位“奇才”?怎样的大学环境让他有如此骄人的成绩?“诚实的人都有些自卑,我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如果硬要说有的话,那么只有一点——我活得很诚实。”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位在他人眼中是“奇才”而自认为很平凡的主人公——汪会宝。

自由成长  回首大学

    谈及童年阶段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汪会宝没有提及很多。从小到大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单纯朴素:做个正直的人,好好学习日后能光耀门楣。他不无自嘲般地回忆他小时候的一大爱好——看电视,“自己会对这么多无聊的节目感兴趣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很不可思议。”汪坦陈,由于一直以来自己的学习成绩都很不错,父母给了自己很大的自由,自然也很受老师关注。


    “进大学后,随着视野的开阔,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以前在高中的那点世界观也灰飞烟灭了;我开始每天听摇滚,抛弃了流行,最喜欢的音乐人成了Bob Dylan等;我逐渐学会了对世界对自己的怀疑,我想这可能是我在大学所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我在怀疑中逐渐找到了一度迷失的价值,包括以经济学为业的方向。”这是汪对他的大学做的简短的概括。


    在接近尾声的四年大学时光之际,汪惭愧得表示“本来可以学到更多,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多彩”。从另一方面来讲,汪认为自己在大学学到很多的东西,“我是在大学里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独立价值观的,这对一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提到发展方向,汪会宝建议各位师弟师妹早点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不同的道路有很大的差距,尽快想清楚自己的道路就可以更好的利用大学四年的时间。”

 

学而有方  自我调侃

    为什么汪会宝在英语和数学两方面成绩特别显著?他的解释是不同的学科要有不同的方法。英语等语言类学科要靠兴趣作为学习的原始动力,另外,他希望大家把语言当成一种应用中的工具常用常新,而不应把通过考试作为终极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学好一门语言。而对于数学等逻辑性要求很高的学科,就要踏踏实实得看书,打持久战,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在汪会宝自己看来,他大学前后学习动力上有很大的转变。从小老师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自己只是希望成为他们期望中的优秀学生,但是进入大学以后,他就认识到自己学习方向的问题,“跟随别人的期望最终会限制自己的自由发展,甚至影响独立人格的形成”,而大学里的自由气氛让他有相见恨晚之感。


    谈到别人对自己的敬佩,他表示自己难以担此盛赞, “我是一个不太自信的人,时常反省自己,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如果能被称为人才的话,我就诚惶诚恐了。”他有种略显怪异的思维:他觉得不自信是一种优点,正像他认为自嘲是最地道的幽默。“我很喜欢看英剧,尤其喜欢里面无处不在的自我调侃的幽默意识。在我看来,一个人首先懂得自嘲的乐趣,才会理解什么是幽默。”


克服困难 坦言科研

    在数模、博文杯以及挑战杯这些科研活动方面,汪会宝也都有所建树。他以数模竞赛为切入点表述了自己对科研的认识。


    “当时数模比赛已经到了第三天下午3点,杨皓等老师在实验室里焦急得四处走动。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凌晨3点我们才建立了人口预测的模型,但依据模型预测的2020年农村人口数量是负数,”他无奈得笑了,“这个戏剧性的结果给我们沉重的打击,本来时间就紧迫,又经常出现岔子,”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他沮丧的神情依然可以让我们想象到当时他们似乎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的困境,看着他脸上痛苦的表情,那一刻,科研的难处我们全体会到了。


    当时他们想这次真的没戏了,但是指导老师阎国光却多次坚定得说:“你们这个论文至少可以拿省一。”当时在他们听来这话是安慰,更是黑色幽默。但是面试消息的传来,他们在面试过程中有惊无险的答辩让幽默最终成为现实,他们拿到了“国一”。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当前页:1/2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