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PG电子麻将胡了平台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石咀农场换地记

来源:校友来搞发布时间:2008-09-16 字体:

    石咀农场,地处武汉市西南郊石咀乡。距首义校区只一个多小时车程。东靠石咀镇,北连长江,对江与汉阳造纸厂遥遥相望,南依江堤,隔堤便是广阔的市郊田野。农场是个中间宽、两头小的滨江峡长地带,面积以数百亩、上千亩计,种水稻、小麦,辅以油菜、蔬菜、养猪。由我校农场职工管理。   

    自五十年代起,我校就拥有石咀农场。当年,作为学校贯彻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教育方针的配套设施,学校安排教工或学生,定期到农场,进行劳动锻炼,参加田间活动,耕耘、播種、收割,样样都干,一身汗,一身泥,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放身段,变谦逊,学实践,尊农工为师为友,求得感情转变、思想丰收。生产所出,粮油肉菜,可果腹充饥,可弥补物资供应不足与财政困乏之苦,利多之事,何乐不为!我出生农家、来自农村,是新一代大学生、新一代知识分子,同样到农场劳动,而无怨无悔。   
    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家进入了新的时代,于是,教育方针有了新的调整,石咀农场的职能也随着改变。此时此刻,石咀乡急需发展经济,需要良田耕种,石咀农场土地肥沃,学校经营,连年丰收,当地的人,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跃跃欲试,想要这片土地,自然不难理解。学校方面,对石咀农场也面临着新的思考与安排,正好在一堤之隔的南侧,有一大片山岗荒地,荒地东头有鱼圹、果园,地势良好,环境优美,居高临下,有江堤护卫,安全无虞,交通方便,对学校发展,有开发价值。不知是当地政府主动,还是学校方面主动,两厢情愿,提出了换地的主张。    
    我不了解换地的始末与细节。但是,参与了关键环节的运作。 
    土地属国家所有,这两大片土地的交换,不是民间行为,应当是政府行为,而且必须有法可依。学校安排我和黄洪参与换地一事。当时,我是校办公室负责人,从校办方面参与,黄洪是作为学校领导的代表出面。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一个巧妙的公关活动。我们驱车到石咀,先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四周边界环境,戡察地形地貌,西北大片是山岗荒地,黄土坚实,适合建房,东南面有几口鱼塘,鱼塘东南有一大片果园,适合水上活动,优化环境,整体面积,与农场大体相若,以数百亩、上千亩计。  
    我们边考察、边议论。一是要划定边界,而且要筑围墙,便于管理,以防外界纠纷。二是可试办分校,安排一、二年级学生,也可安排部分教工长住。三是按新的教育方针,可作为学生军训基地,每年新生在此军训。交换土地,是双赢互利、两厢情愿的举措,而且一举多得,既有利于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石咀乡发展农业,发展经济与文化。我们以此作“说词”,堂而煌之,在学校与武汉市、湖北省有关职能部门之间,充当“说客”,展开“公关”,疏通关系,促成换地之举。   
    按照当时的管理体制,我校要经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首肯,石咀乡要经上级政府首肯,这一关过不去,其他方面就无法展开。于是,我和黄洪带着介绍信,驱车直抵省委宣传部,先到部办公室,当时只有一位男士在,上前一看是熟人,他就是智慧出众、思维敏锐的夏福阳,我与他有过一段课堂情缘。早年,我负责校德育教研室工作,在校宣传部主持下,办过高等院校德育教师收费培训班,我讲授《美学》,他是班上学员,我特别喜欢他,多少年后,却意外地见到他。我们说明来意,要求见部长,他二话不说,马上据实秉告,李德华部长很快出来接见,我抢先向部长介绍:黄洪同志是副厅级老领导,代表学校求见部长,接着,黄洪主谈换地,李部长当即表示支持,这件事办得很顺利。
    二十多年来,武汉发展很快,与石咀农场近在咫尺的汉阳长江大桥,已经建成通车,随着大武汉的大发展,石咀农场这大片当年的山岗荒地,其地价飙升,可能要以几何倍数来权衡了。当年的交换,是双赢互利的,然而,并不是等价的,良田肯定比荒地值钱!谁会想到,一个在江堤外,一个在江堤内,原本只一堤之隔,现在,命运却如此不同!当地的人们,或许会感慨: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其实,换地以来,当地已经获得了很可观的经济利益,应当心满意足!我们双方都要特别珍惜各自拥有的土地,“土可生万物,地能产黄金”,要最大限度地作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好好开发这些黄金一般的土地!
 
                                                           (作者:赖世和)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